理论山乡行丨“两山”理念的武隆实践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理论 > 正文   |   2024-10-23   阅读量:

武隆区大洞河乡 舒江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发端于浙江,践行于全国,到今天已走过整整19年,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

风起之江,雨润巴渝。如同一颗绿色的种子,深入人心,播撒巴渝大地。近年来,武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污染减排、植树造林、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等全面推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永续发展的美丽武隆,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断擦亮生态底色,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凝聚思想共识,争做环境保护的倡导者,逐步成为武隆广大干部群众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交织成神州大地上一幅幅美好图景,绿色越来越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武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既学深悟透其中的“约束力”,规避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的短视之举,也深学细悟其中的“引领力”,在推动“两山”高效转化上细照笃行。与此同时,武隆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通道,实现了生态回报“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有机统一,先后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充分展示了“天地大美武隆”的深厚“底色”和强劲动力,也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

以环境保护成重责

绿色是一笔宝贵财富,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面对绿色发展中的诸多突出问题,唯有担当为、主动出击、积极整改,才能助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整治生态环境问题一刻也不能松懈,完成环境保护任务一点也不能松劲,要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绝不姑息的态度面对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以持之以恒的行动修复生态环境“创伤”,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不断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特别是近年来,武隆区始终坚持源头防控,高效管控生活、扬尘、交通、工业污染源;坚持一体保护,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全面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立行立改,限时高效完成环保问题整改,从严从快查处环保违法行为,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协同推进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让全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美好。

为此,武隆依靠奇山秀水,打造出乌江画廊、芙蓉江、仙女山、白马山、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等一系列知名景区景点,形成“一洞两江两山”的旅游格局。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全域旅游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两山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一份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武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扛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治使命和时代使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先后获评首批“中国森林氧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等一批荣誉,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七块金字招牌的地区,武隆这座山水之城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武隆最靓丽的画卷。

为此,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武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决扛起全市唯一的旅游国际化试点区县责任,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锚定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发展目标,纵深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持续深耕“6+4”文旅融合产业链,积极探索推动好生态增值溢价、多元高效的武隆路径,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主力店”、旅游带动共同富裕的“武隆样本”、惠民有感的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绿水青山迸发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资本”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资本”。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逐步认识到,要青山相伴、绿水长流,就要守好环境保护红线。让绿色,真正成为乌江两岸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