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劝导居民戴好口罩、不聚集。(王 懿/摄)
本网特约通讯员 王蓁
“嬢嬢,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人啦?”“叔叔,带孙子外出玩耍要记得戴好口罩哦”连日来,这样的问候和温馨提醒在凤山街道前街后巷、小区楼栋里此起彼伏、声声入耳。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凤山街道第一时间组织动员街道干部下沉村(社区)、联动各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担当书写责任,用责任守护平安,以“小网格”铸就“大联防”,把网格编织成一张严实的“安全防疫网”,为凤山居民守好安全“疫”线。
其中,一直冲锋在“疫”线积极做好外来人员摸排、常态化核酸检测宣传动员、疫情防控政策普及等工作的这一群人,不仅是社区里的“百事通”“活地图”“暖心人”,更是街道党委政府靠得住的防疫“先锋队”、防疫“万精油”,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宣传员、守门员、排查员”。
他们值得点赞。
“宣传员”陈琼:防疫防控人人有责
11月19日早上8点,一个醒目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人民广场上:一头灰白头发,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一手拿着红色小喇叭、一手举着红色宣传牌,上面写着“各位居民朋友,请自觉佩戴好口罩”。
她就是大家熟悉的“陈大姐”--中山社区党员志愿者陈琼。当得知社区需要疫情防控志愿者,便第一时间报名主动参加防疫宣传。
说到自己的工作,陈琼笑呵呵地说:“轻松!就是‘迈开两条腿、搭上一张嘴’,劝导提醒市民戴好口罩。”
“小兄弟,给娃儿把口罩戴好,不要把鼻子露出来,娃儿更需要保护。”虽然高高举着宣传牌,但陈琼还是不忘温馨提醒过往的市民戴好口罩。
然而,志愿劝导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多事”“讨嫌”这样的回应陈琼听到不少,甚至还有人认为“拿双工资”。
“当时听到有点生气,但我是党员,就应该站出来耐心劝导。”陈琼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只有每个市民都从自觉戴好口罩这样的小事做起,才能早日恢复往日的广场舞、小聚会、大聚餐。
“她很负责,早上一看到她来了,就马上把口罩戴好。”经常在人民广场耍的罗大爷在陈琼的多次劝导下,现在已养成出门就戴上口罩的习惯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凤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蔡禹说,区上印发的各项防疫措施、各种防疫会议精神,都要落地落实才能真正做好防疫工作,如推广“全民戴口罩”行动的通知,就得依靠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口口相传和苦口婆心,这样才会更有成效。
“排查员”佘定平:排查越细风险越小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每一名上门入户排查的网格员、小组长就像一个个“螺丝钉”,发挥着各自的力量。
复兴社区冯家坡小组组长佘定平就是其中之一。
佘定平负责的冯家坡小组从冯加坡1号至62号,方圆一公里左右,其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地毯式”全面排查,每家每户走访,然后统计、上报外来人员信息,查看居民是否有发热、健康码行程码异常或居民聚集等情况,积极协调组织居民有序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协助社区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王叔,今天屋头没得外来人员哈?”11月18日下午,佘定平又一次入户摸排。虽然又如往常一样得到“没得”的回答,但佘定平心理却多了一份踏实。
“但也有不踏实的时候。”佘定平说,之前有个四川过来的男子,第一次上门排查要求报备和居家隔离,但对方很反感,只有厚着脸皮多次上门沟通,日夜守护,直至该男子平安离武。
“‘疫情排查不漏一人、不漏一户’,一句话的要求,必须要一步步走出来。”佘定平说,当前的疫情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冯家坡是老旧居民区,人员流动量不大,但排查工作一样要做细做实,走访排查越细,疫情传播风险才越小,“每天至少走25000步,那是必须的”。
“守门员”柯照新:严格把门守护万家
“麻烦打开健康码......请扫场所码......请在这里登记。”下午5:30,正是回家高峰期,国平一期小区大门人来人往,但小区门卫柯照新却能火眼金睛“瞄准”外来人员,督促其完成扫码登记工作,再才放行。
柯照新是安徽人,虽长期居住在武隆,但还是说着带有安徽方言的武隆话,“在国平一期小区当值近一年,认识小区80%的业主,所以不能通过人脸系统进门的,必须要三码一测再登记。”
17日下午,复兴社区网格员傅侣萍刚走进小区准备开展上门排查,柯照新便指着登记本提醒:“请问你们排查了8-23-5吗?有重庆主城返回的人,但应该是昨晚返回的,不知是否报备。”
傅侣萍立马排查,结果已报备。柯照新听到肯定回答时频频点头“报备了就好。”
“查看三码、不允许黄码和红码人员进入小区,是为了保障小区业主的安全,本来越严格越好,但还是有人不理解。”说着,柯照新从值班室拿出自制“防身武器”--一根黄色小木棒,他告诉笔者,自己晚上值夜班可能会遇到业主带醉酒客人回家,由于自己的严格,客人不理解,还有动粗之势,这一根“防身武器”就是自己给自己鼓劲的。
柯照新说,大多数业主都很赞同严格值守,我还会继续严格,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小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