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
我小时候,正逢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田垄上,家家户户收入单薄。公社供销社的盐、煤油、布匹、农资等物品还算充足,但食品短缺,每年供应月饼只在中秋节前三天。供销社偶有红糖、白糖、工农酥(俗称马屎饼)、泡蘸糖、饼干、酥心糖、水果糖等供应,都是平常人家的稀罕之物。
在中秋节能吃上月饼,那时就是一种幸福。供销社的月饼是供销社在涪陵秋月门订做的,有芝麻月饼和桂花香酥月饼两种。后一种来货少,价格不菲,不易买到。能吃上芝麻月饼就不错,吃上桂花香酥月饼我家有过两次。有两年,父亲竟然没买到月饼,只买了一斤工农酥。每人几块工农酥、一个梨子,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中秋,也快乐幸福。
而今时隔五十年,月饼早是平常之物。月圆中秋,月饼逸香,月饼之思跃然心头,我整理一篇钩沉索隐月饼的文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即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居一年秋季之中,故称“中秋”。中秋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原是古代中秋时节祭拜月神使用的供品。其源头,让人扑朔迷离。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民间就有为纪念太师闻仲而精心制作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月饼源自太师饼,是其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回胡桃、芝麻等,引入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被成为“圆饼”,月饼源自“胡饼”,是其二。孰是孰非,难以定论,其它的多是民间夜话。
《唐书·太宗纪》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是固定节日。吃月饼,最早的记载是唐高宗李渊轶事。大将军李靖出征匈奴,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李渊大办庆功宴,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在夜宴上,李渊很高兴,一手拿装饰华美的圆饼,一手指着当空皎白的圆月,对群臣大声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分赏群臣,同庆胜利,共祝团圆。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梦梁录》记载的是北宋之事,吃月饼习俗在北宋已普遍出现。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但月饼作为一种美食并同中秋节直接联系起来,见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蒸作饮食》:“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南宋时期,中秋节吃月饼更普遍,制作技艺日趋精良。
吃月饼,在中秋节民间普及,始于元末农民起义。元朝末年,蒙古贵族为巩固其统治,不准民间使用铁制的武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老百姓对此恨之入骨。高邮义士张士诚在中秋节前安排亲信,向百姓送月饼,并在月饼内夹一张号召推翻元朝暴政的纸条,约定在中秋节晚各地同时起义。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见传单,便纷纷赶往指定地点,起义反抗元朝暴政。由此,纪念抗元胜利,月饼馈赠亲友,吃月饼成为了中秋节的民间习俗。
中秋节名为“团圆节”,见于明代刘侗、于栾合著《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也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记述了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士庶俱以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人翻新出奇,出现了直径达二尺的月饼,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还把嫦娥奔月的造型印在月饼的面皮上。
到清代,中秋吃月饼成为一种时尚,制作技巧越来越高超。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都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彭蕴章在《幽州土风吟》中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写道:“……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赠,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月饼制作工艺已极为精细考究,馅好、味鲜、形美,饼面除“嫦娥奔月”“三潭印月”外,更有福、禄、寿、喜等精美图案。
而今,月饼制作更是精美,品种繁多。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料分,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孙悟空月饼、老寿星月饼等。就产地而言,月饼主要可分京、津、广、苏、潮五大类,花色近似,风味却迥然不同。京津月饼以“素”字见长,油与馅都是素的;广式月饼轻油而偏重糖;苏式月饼则取浓郁口味,油糖皆注重,偏爱酥松;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此外,还有云南的“滇式月饼”、宁波的“宁式月饼”、上海的“沪式月饼”、厦门的“庆兰月饼”、福州的“五仁月饼”、西安的“德懋恭”水晶月饼、哈尔滨的“老鼎丰牌”月饼、扬州的“黑麻月饼”、绍兴的“干菜月饼”、济南的“葡萄软馅”月饼和“水晶豆蓉”月饼,都是当地的名品。最盛名的还是京式、广式、苏式三大类,有高档、中档、低档之别,有咸、甜、荤、素之分,更有牡丹花、荷花、菊花、云盘等精彩纷呈。我所知的最大月饼,是广东吴川五仁金腿大月饼,小者一个五、六斤,最大者一个九十多斤。
中秋吃月饼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还有烙“团圆”,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填充桂花、芝麻、包糖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玉兔等图案。在祭拜月神之后,家中年长者将饼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人人有份、合家团圆。
吃月饼以示“团圆”,但吃月饼有讲究,月饼富含油脂,应先咸后甜,辅之瓜果,不宜配冷饮。医学表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胃炎、慢性胰腺炎、脾胃虚弱等患者,不宜多吃月饼。
中秋时节,天上圆月,人间月饼,盈满了中华儿女吉祥、团圆、圆满之拳拳心愿,承载着伟大祖国和平、繁荣、富庶之殷殷期许。
落笔于此,我心潮起伏,欣然记起苏东坡的吟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