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网络中国节·元宵】幸福的记忆火龙车灯“闹”元宵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22-02-16   阅读量:

◇杨友仁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在典籍中,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或“过大年”,最早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并沿袭至今。在乌江两岸的武隆山乡,以原县城所在地巷口镇和火炉、白果、平桥、白马、羊角、土坎、江口等较大场镇,每年元宵节那天的白天或晚上都要在地方政府或民间社团组织下,举办一场群情激奋的“闹”元宵的大型群众游乐活动,其主要内容有“玩火龙”“跳狮舞”“玩车灯”“打连箫”“打玩友”等。这一天,各个场镇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入夜以后,四处更是火树银花,人山人海,“玩火龙”“玩车灯”“打连箫”“打玩友”由千人表演,万人观赏。让人们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氛围中欢度一个喜庆祥和的元宵佳节。

精心筹备闹元宵

自古以来,在元宵节的白天和夜晚兴高采烈观看大型龙狮表演及玩“车灯”、打连箫等游乐活动,都是故乡千万乡亲最热切盼望的一件乐事喜事。

在巷口、羊角、江口、白马等沿江场镇和地处大山丛中的火炉、白果等原汉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热热闹闹开展“闹元宵”的群众活动每年均雷打不动。

活动的筹备工作,一般是从上年腊月中旬后就开始进行。在解放前,各场镇大都由当地的民间社会团体和一些热心的乡贤们出面来组织。解放以后,各场镇的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春节期间群众的文化活动,以此活跃文化生活,推进当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数由当地分管文体工作的领导出面挂帅,责成文化部门或有关单位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广泛发动民间团体和社会上文娱积极分子参与。先是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出面召开筹备会,成立由街道、社区、文化馆(文体中心)负责人组成活动筹备小组,商讨活动细则,确定要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然后要对如何筹集经费、设定项目、制作道具、组织培训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和加强安全保卫等工作在成员中进行明确分工并落到实处。

“玩火龙”“玩车灯”是各个场镇每年元宵夜必须进行的传统节日活动。因为从正月初九开始“出龙”之后,每晚都由“车灯”队、锣鼓队、连箫队随行。龙队一般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到居民院落门前“玩耍龙”作“集体拜年”,顺便在门舍前和庭院里作舞龙舞狮表演。其间“车灯”队、连箫队也可以单独进行拜年行动。在开展的“玩龙”活动中,人们最渴望最欢迎的还是隆重热烈、钢花飞舞、硝烟迷漫、刺激燎人“玩火龙”和一帮乡土艺人边唱边跳“玩车灯”的表演。如果元宵之夜过大年时不“玩火龙”“玩车灯”,大家心里都会感到遗憾,觉得没有“年”的味道,心情会有所失望。

基于这种情况,各个筹备组理所其然地要把“玩火龙”当作一项重头戏来抓。首先是讨论确定请哪里的艺人来编织龙头、龙身、龙尾和各种随行的排灯。县域西部的场镇多是请南川、涪陵等地的民间师傅,东部地区是请彭水、高谷的师傅。火炉铺、白果场则请的是当地艺人。其次是精心挑选人员来组成“玩火龙”的队伍,对队员的要求是身体素质好,有勇敢顽强和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鞭炮炸响的威胁和钢花溅伤可能导致的皮肉之苦。往年的队员一般作为中流砥柱,再起用一些踊跃报名的年轻人。三是抓紧做好队员的训练工作,交由龙队负责人安排时间组织进行。四是组织专门班子制作“玩火龙”时燃放的“黄烟”和“铁屑钢花”,指定专人去购买一些烂锅烂铁、废旧犁铧和“土硝”。用专门的器具把烂锅烂铁、废旧犁铧一点一点的砸烂碎细碾成粉末,然后与“土硝”混合匀净一道装进一个个拳头粗的干竹筒里再筑紧筑牢,然后在竹节头部钻穿一个小孔安上燃烧的“引信”。燃放时大都用长长的竹片把竹筒夹紧使用,避免发生爆裂伤人的风险。五是组织一些老年人把竹片划成细丝、搓好干草纸条编制成龙灯内用作照明的“草鞋板”,再用桐油浸泡好后备用。六是组织鼓锣、唢喇班子在“玩火龙”时大肆热闹“场合”。

在紧锣密鼓筹办玩“玩火龙”事宜时,同时也对“打连箫”“玩车灯”活动。首先是挑选好“打连箫”“玩车灯”的参与人员。“打连箫”的人要具备熟稔的舞蹈基本功和出众的演唱能力。玩“车灯”的一班人马,更要有文艺细胞和表演潜质,他们既要能说又要会唱还得善于表演。特别是扮玩车灯开路的那位“丑角大哥”、划船的“艄公”和船中“幺妹”的女生,他们担负着“伴乐”“惹乐”“逗乐”观众的重任,不但要具有临场随机应变的表演天赋,还要时而活蹦乱跳,时而扭怩作态,时而载歌载舞,尽力招惹观看人群的喜欢。这帮人员确定之后,就是各自准备道具了,“连箫队”要有自已的表演服装,一人一枝“连箫”。“车灯队”要复杂一些,大到彩船制作,小到“丑角大哥”摇的蒲扇、划船“艄公”的挠片等。最后也是组织队伍日夜抓紧进行训练,决不能马虎了事。

“火龙”玩出狂欢夜

“玩火龙”是各个场镇春节期间最盛大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群众节日活动,尤以乌江边码头场镇巷口、江口、羊角和火炉、鸭江、平桥、白果等地最为有名。凡属相邻的场镇,互相之间还会在开展的“玩火龙”活动中喑中较劲攀比,争个高下。解放后,县级文化部门为了促进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组织过多次场镇之间“玩火龙”表演赛,通过专家评定后,对优胜者进行颁奖或表彰。

一年一度的春节喜庆,催生了城镇山乡广大群众对“玩火龙”的强烈渴望,大家都会翘首期盼着元宵节之夜“玩火龙”活动的精彩到来。无论男女老少特别是那些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们最为期盼,他们都巴望在欢欢喜喜过大年时既能看到家乡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那热闹喧哗的场面,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惊天动地欢快的锣鼓唢喇鸣响,共同分享从上祖时代一年一年传下的一条条“火龙”,在流光溢彩的烟花炮阵中翻腾冲天,焕发出的一股股雄浑无比的豪气和一个个令人羡慕的英雄壮举。小孩子们更希望在舞龙场地上能腑身捡到一些未炸响的“哑子鞭炮”,作为胜利品带回家以自娱之用。

到了元宵节的那天傍晚,各个场镇上的居民以及附近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会早早的吃过晚饭,然后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早早走出家门,聚集到当晚进行“玩火龙”的场镇中心广场或中小学校的球场四周,熙熙嚷嚷地抢先占据一个高一点、视线开阔便于观赏的好位置,以便在水泄不通的人群中独享喜庆的场景与欢乐。

“火龙队”出场之前,各地都戒备有加。主办方的负责人会先行站在场地中央,举着高音喇叭向观众作宣传讲话,宣布当晚活动安排和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告诫大家要讲文明守秩序观赏,不要拥挤推揉,防止踩踏和鞭炮烟火袭人伤人的事件发生。

接下来才是“火龙队”隆重热烈的传统出场仪式。喜气洋洋通身透明的龙队在锣鼓、唢喇炽烈高吭的奏响声中,先要高举着“龙头”沿着场镇大道走到郊区的一段江河边、一个水塘处或一口水井旁,再埋头去作“吸”水之状,以示祥龙虔诚地“祭拜水神”,变成了一条有水附身的出神入画的“真”龙,然后又才在舞龙者们威猛的呐喊声飞舞着进入表演场地中央。

训练有素的“龙队”最先是作一番暖场表演。玩“龙头”者在高擎“宝珠”(又称红球、绣球、珠球)人的引领和示意之下,沿着人墙缓缓地开展“抬头”“昂首、“翻滚”“折身”“高攀”“蜷曲”“俯身”“穿花”等表演,其间一会儿抖擞龙头、或摇头甩尾,又欲去抢夺“宝珠”。一会儿又灵动飞腾、伥前后跳跃状去追逐“宝珠”。一会儿又左盘右旋中,忽高忽低,或似飞冲云端,或似入海遨游,那栩栩如生灵活的神态、磅礴的气势、凛然的身姿,威猛的形象,把祥“龙”、仙“龙”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场边的锣鼓队和唢喇队就拼命地给予配合,用力地敲锣击鼓和鼓着腮帮仰天吹奏,为玩龙的队伍喧染喜庆热闹的气氛,他们吹的打的曲牌全是欢快、喜庆、激昂的《喜洋洋》《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步步高》《太阳出来红满天》等传统曲段,把欢乐的场地搅动得沸沸扬扬,令一个个观赏者热血沸腾分外激动。

经过大约半小时左右的暖场和热身之后,玩耍“火龙”便正式开始。

此时场外的锣声鼓声、喇叭声开始由平缓流畅转向激烈高昂起来,场内成百上千枝鞭炮开始在龙队穿行的上空“劈劈拍拍”炸响,成百上千管黄烟在场地上空弥漫飘散,几百筒自制的铁末钢花对着“玩龙”的勇士喷涌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花。在烟花炮阵中,一个个生龙活虎般的勇士也不愧为赴汤蹈火的血性男儿,大家光着赤裸的上身,下穿短裤,冒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五彩缤纷的以铁末钢屑制作的漫天银花闪烁中,英勇剽悍地显尽出大无畏的英雄本色。他们高举长龙时而曲身、时而蛟动、时而腑地、时而昂首、时而腾跃,让其在烈焰火阵中显得灵动矫健、威风八面、神韵尽显和酣畅淋漓。玩龙者们排山倒海、势气如虹的娇健动作变得异常的夸张和豪放,让龙身的“昂首”“腑地‘”翻滚“”折身“”高攀”显得淋漓尽致和壮观激烈。

这时候,接近龙体的地方不断有一缕缕迷漫黄烟喷来,一阵阵震天的鞭炮声从头顶炸响,接着又有一波波耀眼飞泻的钢花在场地上空闪烁,有的直接向玩龙者们身上扫射过去。“火龙”正接受钢花烈火的“涅磐”。让舞龙者在鞭炮飞炸、硝烟刺鼻和灼人钢花中经历一场严苛的“洗礼”。瞬间,场地中的“火龙”腾越起来了,身姿更加豪放无羁。现场万众欢腾了,鼎沸的人声喝喊不断,鞭炮声响得更加劲爆,钢花飞舞更加放肆,锣声鼓声唢喇声响彻天宇。

人们观看着“火龙”的肆意腾飞和玩龙勇士无畏“硝烟炮火”的勇气豪情。一边发出“啧啧”的称赞,一边忘情的跳跃,忘情的欢呼,忘情的吼叫,任凭欣喜的热泪满脸流淌,让极度的喜庆和欢乐汇聚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把元宵“闹”新春带来的吉祥和欢悦,深深地烙印进心间,镌刻在城镇乡野的每一个角落。

车灯玩得满堂彩

“玩车灯”也是元宵夜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活动。

俗话讲:“除夕夜的火,元宵夜的灯。”说的是元宵夜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五颜六色的彩灯高悬,让人们在观灯饰、观车灯中高高兴兴度过一个愉快的大年之夜。

各场镇车灯队都要沿街进行巡游表演,有的地方从傍晚就开始直至深夜。玩车灯的人都是民间的文艺积极分子,他们有一定音乐、舞蹈、文学基础的表演家,个个会说又会舞又会唱又会表演且训练有素。

车灯队巡游时,前边打头的是“连箫队”。“连箫队”人数比较多,有三十人一队的、也有五十人的。每个人头带大红纸花,身穿喜庆的彩妆,手中拿着一枝连箫进行表演。所谓“连箫”,是用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斑竹棍做成,分别在竹棍上中、下、各挖空一节,孔洞中用铁丝穿上一串古铜钱固定起来嵌入竹节里,手握竹棍一抖动就会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打连箫表演,是表演者单手握着连箫有节奏地敲击地面,或者接触人体的肩、臂、腰、腿等部位,使其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响。

“连箫队”的表演者大都是女姓,她们描眉粉脸,穿红着绿,个个打扮着花枝招展。表演的时候一边打一边跳一边唱,动作十分协调。表演时的唱词既有传统的固定曲目,也可由表演者根据社会环境和现实情况自行编出。

传统曲目中大多为《渔樵耕读》和《吕洞宾踩桥》等唱段。《渔樵耕读》的唱词是:“正月里来是新年,主家校法蔡状元。龙行桥上万丈宽,慈悲观音下宝莲。离开普坨山一座,驾起祥云下凡间。观音云端来打望,渔樵耕读四大贤。姜太公作渭水钓,武吉打柴在高山。沂山耕田有大舜,茅芦君子读圣贤。”《吕洞宾踩桥》唱词则是:“吕洞宾来踩桥头,代代儿孙当诸侯。洞宾踩了一步桥,千年不朽万年牢。洞宾踩了二步桥,后代儿孙状元郎。吕洞宾来踩桥尾,后代儿孙都中举。洞宾都把桥踩过,腾云驾雾回天庭。”表演时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帮腔的词是固定的,领唱者上句一唱完,帮腔的就唱“抠哇扭连扭呀--”或“荷花闹海棠呀海棠花--”等。

打连箫的队伍一过,跟着就是“车灯队”了。车灯队伍先由举着排灯的小伙领路、其后是做出一张一合之势的“蚌壳姑娘”、接着就是几对挑花篮的妹子、划花船的“艄翁”和浓妆艳抹的“幺妹”。笑容可掬的“大头和尚”和随行的一群小妹断后。他们出场个个都会倾力展示自己的才艺,一面当众表演展示各自的形象,一边还要高唱“新年好、新年好,神州处处好热闹,家家户户喜盈盈,欢乐祥和笑声高”“过新年、迎新春,山河大地景色美,春潮滚滚迎春到,春满人家万事新”“迎春迎喜迎富贵,接福接寿接财神;欢天喜地过新年,载歌载舞乐翻天”等庆贺新春的歌曲,欢欢乐乐地向观众们拜年。

玩车灯民间又叫“划旱船”,一般由一个化妆成“三花脸”、手拿一把烂蒲扇的“丑角大哥”打头阵,其后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拿桡片的白胡子“艄翁”,再后就是花船了。花船用竹篾编扎,裹上彩色纸条或红布,其形状既像一只“船”又像一乘简易的“花轿”,里面由一个男扮女妆的“车幺妹”手扶船沿,随着前面“艄翁”划浆动作扭曲花船跟着前行。同时随着最前边“三花脸”的唱词节奏做出前俯后仰左右摇摆的动,脸上则露出一种娇羞忸怩之态。此时的“三花脸”大作夸张似的前窜后跳,时不时跳到花船边与里边的“幺妹”眉来眼去,挑逗嬉戏,打情骂俏,惹得“艄公”十分嫉妒,赶紧将其撵走,引来观众们阵阵笑声。

他们在前行之中,扮“三花脸”的“丑角大哥”还要领头作唱,他唱一句,周围的人跟着帮腔伴唱。唱词是些传统曲目,种类也很多,大多都是赞扬夸颂花船里的“幺妹”的。比如“车灯长长四个角,里边坐个美娇娥,粉红脸蛋樱桃嘴,眼睛笑成成豆角。”“幺妹自幼生得乖,杨柳腰身逗人爱,今日元宵更是美,爱你爱得不幺台。”在“三花脸”唱完一段“车灯长方四个角,里边坐个美娇娥”“幺妹自幼生得乖,杨柳腰身逗人爱”之后,其他人和观众们马上接着就帮起腔来:“眼睛笑成也--金钱梅花落,琬豆角哟--荷花闹海棠。琬豆角哟--荷花闹海棠!”一时间,你唱我和把车灯队伍搅动得歌声不断,笑声连连,欢乐不止。

在巷口、火炉、白马和平桥、鸭江等场镇,元宵夜在“玩火龙”“玩车灯”之后,还要举行民间狮舞的表演。狮舞表演者也是当地一些身怀绝技的艺人。一个“狮子”由两人玩耍,一个举狮头,一个耍狮尾,他们随着锣鼓的节奏,配合十分默契,摸仿威武雄狮的行、走、坐、巅等动作,或跃上木桩、跳上高台、纵身爬上几层木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身段柔美或英雄豪气。让人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凭添新的岁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之雄心壮志。

到了子夜时分,各地“闹”元宵的群众文化活动才基本结束,千家万户的人们在欢乐吉祥的气氛中又开始行进到新一年的奋战征程之中。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