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均
作协的一帮好友喜在席间闹磕,几杯烧酒下肚,话匣子如泄洪之闸门,思绪如流云飘逸。我们从文学创作的范畴聊到现实生活的际遇,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聊到异彩纷呈的时局,从人与人的关系聊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武隆旅游开发聊到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相融,无不面红耳赤、语絮纷飞、妙思纷呈……
说到武隆,的确苍天赐予了绝美奇妙的大自然。说到武隆的旅游对外开放,不得不说是武隆人智慧的结晶,武隆人也因此翘首自豪。纷至沓来的各色皮肤的游人饱览了神山圣水后更是无不伸出大拇指。但总觉得武隆只有奇山异水,似乎没有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要说武隆历史,早在蜀汉延熙十三年,武隆境曾置汉平县,有近1800年的历史。常说天人合一,地灵人杰,如今的武隆算地灵了,恶水变绿,穷山变富,大地生金。那么人杰呢?其实我们翻阅历史和仰望武隆的人际星空,也不难发现,可圈可点者甚多。客死江口的唐相长孙无忌,明代进士刘秋佩;清代进士李铭熙;民国南开大学的教授刘砚僧;被宋美龄誉为“断头将军”的王超奎……今有籍出江口油画家、版画家萧昌其、萧雨涵父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国际著名蚕学专家的向仲怀;架起中德友谊和文化桥梁的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杨武能……这些或文或武的武隆杰出代表都为这方山水注入了历史永恒的金色记忆。
近年,一波又一波的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密聚武隆,将圣洁的青山绿水定格在难忘的脑际,演奏隆城的千古绝唱,留下心灵深处那根动人的弦音,烹饪喀斯特自然遗产的文化盛宴。
六年前的仲夏,祖籍武隆的杨武能携带家眷再次回乡寻根问祖。鬓毛已衰乡音未改,捧一把乡土嗅味,抚一棵乡树思亲,饮一杯乡酒助兴,嚼一口乡菜怀旧。饱览故土的溶洞地缝、天坑天桥和秀美芙蓉江,竟然道出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德意志联邦那美丽秀色的风光也不过如此罢了。在与武隆的文学青年交流时,他说,欧洲有阿尔卑斯山,武隆有仙女山,德国有莱茵河,武隆有芙蓉江,景致之美他们都难分伯仲,但莱茵河有灵气,有故事,让人有向往,那就是文化的力量 ,是文学的魅力。在即将离开故土之时,他作出了让我们都为之惊讶的决断,77岁高龄的他要从德国移居回乡,定居仙女山镇。是小镇的魅力?是故土的眷念?是山水的感召?是乡情的难舍?还是想武隆的山和水有故事有灵气?我无法理清,但我深知是文学与自然的结缘,是文化与山水的碰撞,是灵魂与时空的对话……
回首区实验小学与喀斯特公司成功合作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这既为本土旅游助威呐喊,又为打造地域文化亮底增色,更让我看到了在绝美景致里孕育震撼心灵的精神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