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20-05-22   阅读量:

◇杨友仁

走进白云乡,才真正领会到什么是“诗和远方”的美丽风景。

走进白云乡,迎接你的是一道道葱绿连绵的锦绣山川,是一片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多情土地;是一处处飘溢瓜果芬芳的彩色田野。那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天风云气,那纯洁素朴的乡野民情,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难忘的印象。

辽旷的武隆大地,风景这边独好!

锦绣的山水画卷

吉祥白云下,悠然是故乡。

白云山下的白云乡,不愧是武隆区西南部一颗闪亮的璀璨明珠。白云山水四季明艳娇媚,处处充盈着盎然的诗意,给人展现出一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耀眼炫目的如画长卷。

站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驰名世界的抗日大动脉——川(四川重庆)湘(湖南长沙)公路上,翘首向东方眺望,一座插入云端的“葫芦大尖”巍然映入眼帘:一列带有神风侠韵的九龙峻岭由下而上依次排列;一座景象万千犹似迷宫的巨形石林深藏在周家山腹地;一条在青峰翠峡中的大洞河日夜波涛汹涌地流淌;一幅浓墨重彩的锦绣大地披载着靓丽的云霞铺展在山川田畴;一泓碧波荡漾风情万种的穆家洞水库醉卧在蓝天白云之下;一片芳香四溢的脆红李青脆李果园布满村寨……这就是令人生羡、江山如此多娇的白云山水。

景色壮美的白云乡地理条件优越。位于渝东南武隆区弹子山西麓的白云山上,西通南川区水江镇,东邻长坝镇,南与大洞河乡相望,北接和顺镇。距武隆城区57公里,幅员面积40.1平方公里。白云乡幅员辽阔,处于北纬三十度线上的亚热带季风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600—1650米,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因受盆地地形和季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冬暖夏凉、无霜期长、降水丰富,春秋时节云雾特别多。其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夏季长达40多天,7至8月平均气温达27℃至29℃,晴天多,可谓赤日炎炎。七、八月经常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白云乡的交通运输业一直比较发达,在改革开放后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境内主要公路有川(四川重庆)湘(湖南长沙)公路、长铁公路(长坝鹅关——原铁矿乡)、敬界公路(乡敬老院——界牌)、敬长公路(乡敬老院——长春湾)。迄今为止,全乡村社通公路、农户通公路、产业园通公路率达100%。

巍巍白云山扼守于弹子山西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川(四川重庆)湘(湖南长沙)公路,从重庆至南川区水江镇,再婉蜒曲折而上由乐村通过此地。这里曾是1949年11月下旬著名的白马山战役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溃军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2月8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也顺着川湘公路由洞口垭(现白云乡政府所在地)下山进驻南川县城,指挥了解放西南重镇——重庆市的战斗。

如今白云乡政府所在地的洞垭口,一度成为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她因公路而生而发展而繁荣,几十年间,由一个大山丛中荒凉的几间小铺子,演变成为现在欣欣向荣的山区小场镇。

景象万千大观园

整个白云乡,就是一座隐藏在大娄山群山众水间的美丽大花园和旅游胜地。那一列列苍莽的群山,一道道潺潺的溪流,一条条险峻的峡谷,一片片如画的梯田……既清明透亮、壮阔秀丽,又神秘莫测、如幻如梦,灵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不愧为令人惊叹的锦绣山乡。

在白云乡南部的深山丛中,有一条迤逦蜿蜒的峡谷藏匿在青峰峻岭之间,它是大自然中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卷,也是武隆西部的一道锦绣长廊,这方闺藏千年的稀世景观,便是近年享誉巴渝大地的大洞河。雄奇险秀是大洞河的自然地理特点,峡谷中惊世的壮美景色,犹似一个神奇的世界。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挤压出来的原生态峡谷,两岸峭壁高耸,崖壁上地质纹理十分清晰。山体多在800米以上,谷底最宽处100余米,最窄处不足5米,呈典型的“Y”字型深切峡谷形态。峡谷内森林覆盖率达85%,平均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在8万多个左右,实为一处深山的天然大氧吧。被人们形容为“水似蟠龙走,翡翠掩清波;河是一道峡,峡是一条河;两岸如画廊,堪为天下秀”的旅游之地。多情的大自然时刻不忘给大洞河进行装扮,从而衍生出一个个壮美秀丽的季节景象。春天来临的时候,河床两岸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进入夏日之后,四处的绿荫丛中有莺飞蝶舞;朗朗秋夜,峡谷上空悬挂着最美的山月;深冬时节,高天寒流呼卷而至,崖畔的林梢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雨后初霁时,有一道道彩虹呈现,清晨山间,迷蒙的薄雾把婆娑的树影罩在魔幻的世界里。

名闻巴渝的“白云石林”,藏匿于风光秀美的弹子山西麓的红色村生基坪村民小组和周家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1000米左右,其方圆面积为5.3平方里,它由几百尊“奇峰”“石柱”“石壁”“石洞”和无数的“怪石”组成。走进石林,犹如进入一座自然天成的迷宫之中。首当其冲的是赫然挺立的“狮子石”“济公扇”“海螺石”。石林中,还有如鬼斧神工的石柱、石门、石洞、石壁、石屋、石亭,组成一幅幅奇异美景。这些天然生成的石头,形状不同,姿态万千,让大自然中的物体得到一一的展现。像“石笋”的节节高耸,像“火箭”的凌空矗立,像“窗帘”的一壁卷幔,像“骏马”的奋蹄疾飞,像“小狗”的朝天狂吠,像“山兔”的灵动静卧,像“雀鸟”的相对而鸣……也有似一尊笑口大开的“罗汉”在喜迎客人,犹统兵出征的威武“将军”在发布命令,或一对热恋的“情侣”在卿卿我我中缠绵,还有几尊高高低低的石壁,像一个慈母背着儿子,老父怀中抱着幼子等令人动容的图像。

巍峨峻拔的“葫芦大尖”,其主峰海拔1650米,是白云山上的最高峰。“葫芦大尖”的蓝空之上终年飘荡着白色的云朵,时而聚合,时而荡散,组成形态各异的许多画面,令人称奇不己。山顶上地势较为平坦,有一块面积300余亩的大草坪,春来绿草如茵,夏日开满山花,秋季红叶迷人,冬天结冰覆雪,四季有不同景色,万千景象展现人间。“葫芦大尖”是白云山人的骄傲。人们对这一独峰的神奇十分敬畏。其实要解读这高高耸立形如“葫芦”柱体的形成,还得从自然的力量说起。据有关地质专家解释,它是受2亿年前地壳运动时的影响,而造出来的“一峰擎天、群山拱围”的奇观。在以前人们无法以科学理解时,感叹它神秘的来历也就不以为奇了。

穆家洞水库位于红色村“葫芦大尖”的山脚,海拔1320米,原是一座天然形成的小Ⅱ型水库,坝长120米、平均坝宽20米、坝高15米、最大库深20米,可蓄水1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8000余亩,能解决山下7000余农户的人畜饮水问题。据民间传说,此处是早年间由一个姓穆的小伙子到涪陵长江中的蔡王坨,请来他的七女儿上了白云山,为当地十年九旱的农田和百姓带来清流,人们为了纪念恩人,就将山崖下一个泉水溶洞取名为穆家洞。穆家洞水库清明宁沏,静若处女,纤尘不染,四野阒然。天光水色,应时而变,随景而迁,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朝霞夕阳,或碧绿、或湛蓝、或乳白、或鲜红、或橙黄……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在水库的四周,生长着一片青杠树、香枫树和冬青、松树,植被十分茂盛,湖边的树林里、山坡上,终年有各种山花盛开,无论什么季节走到这里,一片眩目的灿烂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五彩缤纷的山花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周家坪上万亩的高山草甸,被人们誉为“美丽白云的绿色心脏”。海拔在1200——1400米,夏季平均气温19.9℃。在几座山谷之间,万余亩的草甸平坦开阔,坦荡无垠,终年茂盛的绿草犹如一块巨大的碧毯铺天盖地。春夏之交,晴空万里,一碧如洗,一朵朵白云如轻柔的羽团,在空中随意飘动,此时正是绿塬上繁茂的季节,翠绿的青草以磅礴之势一直铺向天边,草丛里更有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间。草场附近的山民,每日赶着一群牛羊来草场上放牧,风吹草动,碧波荡漾,牛羊哞哞,人欢马叫,大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国牧原情调。入冬以后,山上寒流滚滚,气候骤然变冷,随后就下起雪来。此时的周家坪,雪景是十分壮观的,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乳白色的山雾笼罩四野,一夜之间,岗峦、草甸、树木、花草,都变成了一片洁白的银色世界。站到那无边无际、翠绿的草甸边上,对于每个常年居住在城市那令人生厌的水泥森林里、极少有时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人们,一个个都会把狂喜洋溢在脸上,那每一双瞳孔都会放大出无比的惊奇:啊!这里的草原竟也可以与呼伦贝尔、巴颜淖尔媲美呀!

古朴的乡风民俗

古往今来,白云乡民风淳朴,百姓心地善良,无论男女老少性格耿直,热情好客,重情重义,这些原始的乡风民俗一直享誉在渝东南一带民间。

红云、红色是地处原川湘公路沿线的村落。早在明、清年间,就是川盐入黔古盐道的必经之地。加上民国年间相邻南川地界上建起煤矿、原铁矿乡开发铁矿后,每天都有成百的背工力夫或驮马队从盐道和煤路上来往经过,为了解决他们行路中口渴的问题,这里的村民便自发地在沿途几公里长的路边挖掘了几口凉水井,在四周砌了整洁的石坎,还在井边放上水瓢和土碗,供过往的行人解渴,因此被人称为“义井”。另外在路边一些屋前和大树之下,一些人家还设置了多处免费“茶水摊”,他们用上山采来的老鹰茶泡好茶水,免费为来往盐道上的运工和驮马提供休憩歇息和饮水,被人们作为美谈。

在白云乡民间,还经常看到有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他们都是一些走村串乡卖小百货、卖水果、买卖牛马、收山货药材的人。山里人家居住分散,到了晌午或下午时分,主人在与过路人交谈时,还会示意家里人去烧火煮饭,热情地留下过路人吃了饭再走。在请过路人吃饭的问题上,白云乡间流传这样的谚语:“姑娘大了要嫁人,男儿长大要出门,哪个出门背锅灶,哪个赶路带铺陈,渴了找个凉水井,饿了推开路边门,主人见是赶路汉,端茶送水要热情,待承客人莫罴睑,锅里多渗一瓢水。”如果遇到过路人不好意思推辞,主人就会快言快语地说:“客来莫咚嘴(意为翘起觜巴不高兴),多掺一瓢水。吃顿‘过路饭’有啥问题嘛!粮食是自家种的,柴火是上山砍的,水是井里挑来的,用不着还要讲礼(意为不好意思)。”在主人挽留下,客人吃过饭要离开时,主人还一般不忘加上一句:“下回路过哈,记到再来哟!”

每年夏秋季节,乡间玉米成熟或新米出来后,白云乡的农家都要举行“吃新”的仪式,每户人家事先都要在院子里安放一张桌子,准备香烛纸钱。待煮熟的包谷端上来后,家中的长者要率全家老小向天磕头或作揖三次,感谢天老爷和神农菩萨的保佑,使自己辛勤劳动有一个好收获。继后,又将包谷端进堂屋里,放在正厅神龛或设置的香火下面,再由长者带着一家人向着祖宗牌位作三个揖,让先人们先睹其物、闻其香、尝其新。祭过天神,敬俸祖先后,接着挑选大个的送给同院人家和左邻右舍,请他们一同食用,这叫“送新”。山里乡间人家通过每年“送新”,以此增进邻里之间的情谊,密切相互的关系,让纯朴的乡风民俗越加弥坚,日久天长。另外,人们还要借赶场进城的机会,将新玉米新打的大米送给一些亲朋好友“尝新”,让传统的好风俗在亲朋好友中得以延续流传。

吃“转转饭”,也是白云乡民间的习俗。在节日和农闲的时候,相互挨邻居住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自发地经过商议同意,依次办些简单的酒席,互请左邻右舍的一家老小前去吃一回席,一来显示主人的热情大方好客,二来借此相聚的机会畅述乡邻之间的情谊,增进大家和睦共处、互相帮助的感情。吃“转转饭”时场景非常热闹,洋溢着朴实、浓郁的乡情亲情和友情。邻居之间在开席之前要摆许多龙门阵,上宴席后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痛快喝酒,更要诉说些你家长我家短,互相通报各自家庭发生的喜事乐事或不称心如意的事。对喜事乐事大家都要祝贺道喜,对不称心如意的也会介意关心,尽力为之分些忧解其难。邻里之间个个都是朴实和耿直的人,说的话表的态是真心诚意的,说了话就要兑现。往往有很多乡邻的烦心事,都是在这样的场合讲出来而得到众人相帮解决的。因此大家都十分珍视邻里之间的友好和情谊。

奋发实干的干群

白云乡干部群众自古养成的勤劳勇敢、意志坚定,坚韧不拔,刚毅率直的秉性,就像那白云山和葫芦大尖的大山一样沉默稳健。

改革开放后,白云乡呈现一派经济大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川湘公路过境必经之处的白云场镇,修车厂、轮胎配件供应商店一个连一个,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以煤矿开采为主的乡村企业也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村还利用田肥土沃的地理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大力种植烤烟,建起了一个个村社烤烟生产基地,让烤烟生产成为村社的支柱产业,成百上千的烟农依靠勤劳种植烤烟增加经济收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万元户、十万元户比比皆是。其他的农户也跟着在种植养殖业上找到了财路。

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老川湘公路因改道沿乌江峡谷沿线通过,白云乡境内整日车水马龙景象消沉下来,场镇上因路而生的一个个店铺不是歇业就是关门。2000年后又因国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逐渐关闭了乡镇村社所建的大小煤窑。全乡烤烟生产也在烟草行业推行产品提质增效中,一年一年压缩种面积。至此,白云乡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产业转型艰难的过渡期。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白云乡党委和政府为了打破全乡经济发展的瓶颈,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把打造“吉祥白云,花果之乡”作为新时期振兴白云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乡党委和乡政府一班人牢固树立先进理念,把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作为全乡经济发展工作的效重中之重。在产业发展方面,全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和促农增收为重点,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围绕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为中心,统一规划布局,下大力气抓好全乡6个村6500亩脆红李青脆李特色水果产业建设,并在红色村采取“公司十村集体十贫困户”分红模式的柑橘四季采摘园,在其他村开拓发展了蜜桃、蔬菜、辣椒等一批传统品种,并探索发展了高山中药材产业,同时实施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加强乡境古村落、古寺庙、古民居的保护,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农民拓展了一条条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白云党委一班人心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们执政为民的宗旨,个个脑海中都有一张建设白云乡美好未来的壮丽蓝图。在基层广大干群眼里,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向往美好新生活的灿烂憧憬,他们的浑身上下,奔腾着一股股拼博进取的无穷力量,充满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山区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必胜信念。

笔者在与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他们骨子里充盈着一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想敢干、不甘人后的精神,刚毅顽强、吃苦耐劳的毅力。他们给人一种“永立潮头、拼搏奋进”的印象。尽管该乡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但这些因素没有束缚他们改革发展的手脚,没有动摇他们建设“吉祥白云,花果之乡”的坚强信心。他们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打开大山的致富之门,谱写出家乡富裕、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