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36年,他孜孜不倦钻研业务、风雨无阻坚守一线,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他说: “我愿一直在路上……”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6-13   阅读量:

肖辉在变电站安装安全防护网。

  本网记者 陈娜霖

  从一名抄表员到技术员再到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肖辉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风雨无阻地奔赴在一线。

  肖辉1983年进入电力公司工作,从业36年,多次荣获“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更赢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抢修一线的“老黄牛”

  提起电力抢修,不少人都不禁摇头,那是一件辛苦、枯燥甚至危险的工作。

  2015年的一个晚上,刚躺下准备休息,肖辉便听到窗外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这么大的雨,一定有灾情……”肖辉心里直打鼓。

  几分钟后,手机铃声便响起来。

  “好!我马上来。”正如他所料,因暴雨、闪电,35千伏的沙台变电站避雷器爆炸,整个片区一片黑暗。挂完电话,肖辉披上衣服夺门而出。

  此时,正值半夜11点。

  “报修单就是命令。”肖辉回忆,当晚,他和10名电力抢修人员跋涉在风雨中,车陷下去,就用手推,路面坑洼,就淌水走,没有照明设备,就利用车灯照明……“大伙儿在暴雨中苦干到天亮,更换完新的避雷器,完成抢修任务,就紧接着回单位上班。”

  “肖主任二十几年前便调到了管理层,但是他始终奋战在抢修一线,八小时工作,二十四小时待命,只要有灾情,他就风雨无阻地奔赴在抢修现场。”说起肖辉,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几十年积累出来的经验,必须得用到一线!”肖辉有他自己的坚持。

  传道授业的“倔师傅”

  “巡线的确很枯燥,但是你必须得把它摸透了、摸熟了!”对待肖斌这个学习水轮机运行与标准专业、对水电一窍不通的徒弟,肖辉手把手教他记录线路走向和未来线路负荷情况等。

  “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会先让他自己去找问题,并尝试解决,不能形成啥都不思考就问师傅的习惯。”肖辉说,肖斌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用红色、黑色的签字笔画出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线路图。

  为啥这么较真?心里面明明有问题的答案,可非得让大家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

  在肖辉看来,“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手把手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人责任心、敏锐感和勤思考的能力。

  “师傅一直告诫我们,电力工作者需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触感、清醒的认知,一点马虎也打不得!”变电检修班班长何长松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肖辉的徒弟们都走过了相似的心路历程:最开始,觉得这人“真凶”“真倔”,后来,逐渐体会到他的用意,最后,都对他感到敬佩。

  钻研发明的“愣神儿”

  刘新伟是变电二次班班长,也是肖辉徒弟。一天,下班后,他回公司办事,看见肖辉正在改装手动液压吊架。

  “肖主任,你又在忙活啥呢?”

  “要将原变比为5/400换成5/600,由于CT安装在开关柜后下柜门距离底部70厘米,检修人员只能蹲在开关柜里,完成装备拆除工作,拆除完成后还得按拆除的相反步骤进行安装,不合理……”

  肖辉一把拉过刘新伟,就开始讨论如何缩短CT拆装的工作时间,在更换CT工作时能使用一种简便的器械代替人来承受重量,缩短检修时间,同时也消除安全隐患。

  如今,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关柜CT拆装专用单臂吊”不仅已经推广到许多工作中,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项专利,既缩短CT拆装的工作时间,又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安全率达到100%。

  “熟悉他的人,会发现他经常望着一个东西愣神,或者目不转睛地端详上一个小时。”刘新伟告诉记者,很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这种愣神中找到灵感的。

  “靠技术吃饭,永远不落伍。”是肖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发明创造改进技术,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我愿意永远在路上……”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