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补短板,遵循规律真扶贫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理论 > 正文   |   2019-05-31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蕴含着总书记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宗旨意识、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作为党的领袖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既与党的扶贫开发理论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既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样本。对于学习论述的要领我认为一是要坚持学以立德。把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武装头脑、践行宗旨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解放思想,夯实“摆脱贫困”的思想根基。二是要坚持学以增智。把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把握扶贫工作规律、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总钥匙”,进一步真抓实干,保持“滴水穿石”的持久动力。三是要坚持学以致用。把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作为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南针”和根本遵循,进一步努力奋斗,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在深入学习总书记扶贫系列论述后我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脱贫攻坚必须补短板。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成败关键就是解决贫困问题这一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势必补齐贫困短板,把扶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重要的位置,提出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一系列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空前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决定性进展。2012年底到2018年底,全国贫困人口从9800多万减少至1660万,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减少8.5个百分点。这方面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确实是前所未有。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知道,脱贫攻坚战是最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假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难以完成。全党全社会对脱贫攻坚这件事情都非常关心、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其中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攻坚战。全面小康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不能打赢。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补齐短板的冲刺阶段。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镇在扶贫补短板的工作中实施了三大行动。一是实施稳定脱贫提升行动。落实扶贫集团6个成员单位和白马镇人民政府及镇辖14个单位部门共计638名帮扶干部,对10个村925户3211贫困人口实施帮扶,均落实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采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推动全镇形成“一带四园”的产业布局,同时发展高山特色农林经济作物5000亩,重点发展高山蔬菜、茶叶、苕粉等农产品品牌。强化“三保障支撑”,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对患有重病大病的贫困户落实医生对接签约服务,对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7户159人实现脱贫。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网络。实现100%行政村通畅、100%撤并村通畅、100%村民小组通畅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户户通人行便道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基本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现各行政村宽带光纤通达,4G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村”建设,促进农村电商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三是实施人口素质提升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建设美丽乡村,设立道德红黑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在全镇开展以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家风润万家”活动,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每年评选1次“乡贤”,每季度开展1次“孝善之家、勤劳之家、洁美之家、遵规守序之家、最美孝子、好婆婆、好公公、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及不清洁家庭、不道德家庭、不孝善个人、不勤劳个人等反面典型的评选活动;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同时对工作推进不力、作风不扎实、在扶贫领域中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各村建立“红黑榜”,强化正面典型引领,抓好反面典型警示。

  二、脱贫攻坚切忌急于求成。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是办不到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脱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脱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脱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一是脱贫攻坚要切忌阳奉阴违、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是一项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掺不得半滴水分。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党政干部追求政绩无可厚非,但需正确看待和追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稳住心、沉下身,重实干、抓实效。二是脱贫攻坚要立足实际,切忌弄虚作假。一些地方和部门,不考虑客观实际,生搬硬套,对待上级部署囫囵吞枣、断章取义,出台政策文件照搬照抄,抓工作只要“短平快”、不求“长远实”,更有甚者还弄虚作假,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三是脱贫攻坚,关键在人,重中之重在于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作风好坏事关脱贫攻坚成败,而如今脱贫攻坚一线,还存在精神萎靡、士气不振,干工作懒散松懈、拖拖拉拉,缺乏担当精神、欠缺担当本领,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的党员领导干部,这就证明还需进一步转变作风。四是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尊重客观规律,唯有这样,才能取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我镇的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科学的计划,循序渐进。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5户3139人,贫困发生率19.43%,经2015—2018年动态调整,共有建卡贫困户925户3211人,其中未脱贫51户129人,当前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47%。实践证明,只要经过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工作,我坚信到2020年我们一定能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

  三、脱贫攻坚务必精准。“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精准”两个字的关键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要扶到点上,也要扶到根上。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增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一是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我们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二是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三是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是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我们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五是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的阳光雨露。

  我作为镇党委书记应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干部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把精准方略贯穿始终,下足“绣花”功夫,切实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现在离打赢攻坚战只有不到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全党全社会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追梦人奔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

(作者:白马镇党委书记 刘华松)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