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集资买路灯到挂灯笼、添音响,从“臭水沟”到“美山沟”,白云乡喻家沟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喻家沟变美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4-16   阅读量:

整洁干净的喻家沟一角。(刘 毅/摄)

  本网记者 刘毅

  沿着刻有“喻家沟”鎏金大字的石碑往里走,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坝,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分列道路两侧,家家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只有30余户人的小山沟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格外亮眼。

  从被人诟病的“臭水沟”,到面貌一新的“美山沟”,这个小山村的改变“从里到外”。

  “臭水沟”因“烂泥坝”生变

  喻家沟,位于白云乡红星村,共有32户人在此居住。沿着入口的山湾,22户人家依次排列,接着一小山包隔断,其余10户住在另一山湾。

  这些年,喻家沟的外在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烂马路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在外挣钱的村民也纷纷回村,或新建或翻新的白墙大院错落有致。

  刘东便是其中之一,在白云乡政府工作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喻家沟人。打小就在田坎地头摸爬滚打的他喜欢这片土地,也怀恋几十户人围着寨子生活的融洽场景。两年前,刘东便回来新修了一间大屋子,上班近,也图个闹热。

  虽然喻家沟人的日子在变好,但“里子”却一直为人诟病。

  村民清洁意识不强,养的鸡、鸭到处飞,粪便要么很少打扫,要么直接往沟里倒,老远就会飘来一股臭气,常被外人戏称为“臭水沟”。

  “现在城里人喜欢往乡下跑,图的就是农村空气好,可我们倒好,落得个臭名声。”刘东见的新鲜事多,在当地也颇有些号召力,便一直想着改变。

  “臭水沟”在思考改变,而在千里之外的“烂泥坝”却已趟出了一条路子。

  “烂泥坝”是羊角镇艳山红村的旧称,这些年,该村通过开展以“孝贤洁序”为重点的公序良俗建设,人人参与其中,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营造文明乡风,不仅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大家的内生动力更强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艳山红”。

  “烂泥坝”又变艳山红的火热实践引得全区热议,许多乡镇都前去“取经”,刘东自然也去过。

  “他们以前条件比我们还差,都变得这么好,要是我们喻家沟也能这样就好了。”刘东坦言,看到“烂泥坝”的变化后,十分羡慕。

  仅靠羡慕改变不了“脏乱差”,也等不来“洁净美”。

  于是,刘东多次带着同村人到艳山红村实地走走看看,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介绍他们的做法。

  好事儿接二连三

  见贤思齐,痛定思痛。

  自打实地看了艳山红村的惊人变化后,一颗不等不靠、自主求变的“种子”,便在喻家沟人心底扎下了根。

  “回来后,我们就召集大家开了次集体会议,谈看法、想方法、话办法。”刘东说,那次会后,喻家沟就按着艳山红村的思路,组建了由刘东、黄大文、陈燕、杨中权等8人担任理事会成员,一方面带头示范,改变陋习;一方面监督指导,养成风气。

  杨中权就是理事会成员之一。从艳山红村回来后,不仅自己门前屋后扫的干干净净,只要看到垃圾,他还会主动捡到垃圾桶里。

  “家家户户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乱倒垃圾的现象逐渐消失,就连门前的柴禾都码放得整整齐齐。”谈起家门口的改变,杨中权深有感触。

  思想观念的“里子”转变,自然带来乡村“面子”的焕然一新。

  除了干净,当地人更有了让寨子变美的想法。去年底,喻家沟发生了一件“大事”——小山村亮起了太阳能路灯。

  “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特别是小娃儿、老年人,出门不安全。”黄大文介绍,集资买路灯的想法由理事会一手策划,并且一经提出获得大部分赞同。

  想法出来后,大家结合太阳能路灯“只花一次钱”且节能的角度,通过网上订购,敲定了这笔买卖。

  “一共16盏,全是我们村民自己筹钱买来安装的,这在全乡都尚属首例。”刘东说,山湾这头的22户每家出资500元,那头的10户人家由于部分常年在外,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暂时没有安装。

  但春节前,喻家沟发生的另两件事则是全员参与——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的大红灯笼,村口竖立的石碑。有能力的多出点,条件差的少点,金额从100-1000元不等。

  刘东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钱多钱少都是心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是最重要的。”

  自我求变的喻家沟人在团结一心中,正上演着从“臭水沟”到“美山沟”的华丽转身。

  “好日子还在后头”

  路灯点亮山村,红灯笼粉饰山沟,鎏金石碑装点门脸……喻家沟的面貌日新月异。

  今年3月,喻家沟又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山里跳起了坝坝舞。

  “路灯亮了,晚上不黑灯瞎火了,但是晚上耍啥子?”刘东说,看到白云场镇一到晚上都有人跳坝坝舞,便萌生了在山沟里跳坝坝舞的想法。

  于是,理事会经过与全寨人商议,通过自愿集资和之前购买石碑结余的钱,花了5000元购买音响和点歌机。

  每晚8点至10点,只要天不下雨,一场山沟里的文娱生活都将准时上演。上至花甲老人,下到稚嫩孩童,都会对着屏幕依样画葫芦,唱唱跳跳。

  “以前大家要么晚上打牌,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我们每天只娱乐两小时,不耽误娃儿学习,也会潜移默化改变些坏毛病。”黄大文已经五十多岁,但每天都坚持锻炼。

  日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喻家沟人还有个小愿望——在距离寨子不到一公里处,有个天然洞穴,夏天凉风吹出甚是喜人,他们想着能有一条便道通到风洞,供人纳凉。

  所幸,这个愿望并不遥远。这条人行便道已纳入红星村便道实施规划,将由政府出资建设,今年就将开工。

  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很激动,并计划等便道修通后,自发在小道两旁栽些垂柳,赏心悦目。

  从“烂泥坝”到“喻家沟”,一场群众自发建设美丽家园的“蝴蝶效应”正在凸显。

  在白云乡红色村,当地村民正效仿喻家沟的模式,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坝已成常态,集资购买的路灯已经安装完毕。

  村民永远是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可以预见,一个个山村的夜晚将在群众自我参与中被点亮,一家家村民的日子也将在同心同向中越过越红火。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