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活水拔“穷根”——水利部定点扶贫武隆纪实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4-15   阅读量:

建设时的核桃水库

庙垭乡蒲坪村修建水池

开展专业培训

优良的水库环境

鸭江水厂

孙晓英指导武隆水利工程建设

  本网记者 李柏翠

  “从个体扶贫到项目扶持,从项目扶持到发展产业,水利扶贫让咱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迈小康也更有信心了。”双河镇木根村村民王庆林站在渠堰旁,看着自家种的一大片有机绿色蔬菜由衷感叹。

  如今的木根村,干净的自来水进了家,排水渠修到了屋檐下,农民种植蔬菜有了水利工程的支撑,产业搞得红红火火。王庆林平常一年收入五六万,年岁好时,能达八九万。这一切巨大的变化,都得益于水利部定点扶贫。

  2016年以来,在水利部的定点帮扶下,我区强力实施“十大扶贫攻坚行动”“水利定点扶贫八大工程”,着力水利行业倾斜支持、贫困户产业帮扶、贫困户技能培训、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水利建设技术帮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贫困村党建促脱贫帮扶、内引外联帮扶,统筹整合项目资金45.6亿元,精准规划扶贫项目3104个;上级累计批复武隆区三峡后续工作项目108个,已开工107个,开工率99.07%;已完工项目91个、在建项目16个、未开工项目1个,完工项目已竣工验收83个,极大改善了全区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区域性贫困有效缓解。

  一系列重大举措瞄准贫困“病根”频频出击,一个个帮扶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合力攻坚,一大批水利扶贫干部俯下身子倾注热情真扎实干,难啃的“贫困硬骨头”正被滴水穿石,长久以来积攒的贫困问题有了明显改善,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看得见、摸得着。2018年,全区未脱贫人口减少到978户2915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8991元,增长17%。

  水利扶贫注入的源源活水,为我区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焕发出勃勃生机。

  1 扶贫攻坚 水利争先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不仅是群众脱贫的一个瓶颈,更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坎。

  沧沟乡青杠村,曾遭遇灌溉用水之痛。村里用于灌溉的山坪塘因为年久失修,农田灌溉年年喊“渴”。

  “以前,我们这儿一到用水季节就扯皮吵架,现在山坪塘重新整治,解决了我们的用水问题,周边灌溉再也不发愁啦。”青杠村党支部书记冉圣元说,青杠台山坪塘整治后,新增恢复蓄水能力4.9万m3,1000多亩农田从此过上“滋润”日子。

  青杠村只是一个“缩影”。在我区基础设施帮扶工程中,凤来乡、石桥乡、黄莺乡、土地乡、庙垭乡、沧沟乡、火炉镇、平桥镇、长坝镇、巷口镇、羊角镇、白马镇、和顺镇、桐梓镇、仙女山镇、鸭江镇、江口镇等16个乡镇都因这项民生水利项目获益。

  “现在家里接通了自来水管道,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白花花的自来水。”鸭江镇三元村居民余中华告诉记者。如今,鸭江镇自来水厂管网延伸至高兴村,5000多位像余中华这样的居民,从此用上了放心水。

  如今,一座座标准化水厂矗立在山头林间,一条条水管延伸至千家万户,村民不再为喝水发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也更有信心。

  从骨干水源的“大动脉”,到进村入户的“毛细血管”。水利部不仅为武隆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与保障,同时,在三峡后续工作开展过程中,精心谋划移民村精准帮扶工作。

  自2016年以来,全区新建或改建场(集)镇供水工程12处,建设蓄水池1924口,巩固提升24.23万人饮水安全,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同时做好科学规划,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山区、贫困村等地倾斜,凸显水利精准扶贫。整治完成390口山坪塘,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完成11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6座水库实现开工建设,其中:大河沟、核桃等2座水库已下闸蓄水,河心水库即将下闸蓄水。

  三峡后续工作开展以来,完成申报三峡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6个,申报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1个,项目实施后,6个村的交通通畅,出行便利,饮水安全,小区公共服务能力等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 产业支撑 各显神通 授之以渔才长久有鱼

  走进仙女山镇石梁子村荆竹林农业社李福荣家的小洋楼,屋内干净整洁,楼上楼下足有300平方米,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自从水的问题解决后,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现在一年轻轻松松也能挣个10来万。”

  而10年前,整个石梁子村没有一口水池,一到傍晚,家家户户都有人挑着水桶外出找水。住的是透风的木板房,家里除了几件破旧的木家具外,没有一件电器,生活条件相当差。

  如今,区上利用水利部扶贫项目新修了大河沟水库,建起了标准化的集中供水厂。

  水的问题解决了,借着地理优势,附近的村民都开起了农家乐。李福荣就是其中之一,经营起了李大姐度假酒店。酒店生意不错,平时接待游客100多人,遇上旅游旺季每天接待200多人。“营销”“管理”“竞争”等酒店管理专业名词李福荣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虽然年逾半百,但她满脸笑容,神采奕奕。

  水利部定点扶贫“八大工程”既直面水问题,又瞄准贫困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和贫困户技能培训工程将中水珠江公司、中水东北公司、尼尔基公司、汉江集团等4个帮扶单位捐赠的360万元,用于帮助861户贫困户贷款贴息发展产业,帮助211户贫困户培训特色高山蔬菜种植、挖掘机操作与维修等劳动技能。产业帮扶和技能培训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需求。

  不仅如此,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也暖人心。在水利部的帮助下,全区累计143名大学生暑期到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等单位完成为期30天的勤工俭学,每名贫困大学生平均增加收入3000元,减轻了家庭学费负担。

  3 技术扶贫 动力永存 扶得起还要立得稳

  致富路上,干部也是关键。基层扶贫干部发挥着把脉、引领、示范和后盾作用。

  石桥乡贾角村,山清水秀,全村却有建卡贫困户83户27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4%。2015年9月,30出头的罗松受水利部党组离退休干部局派遣,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罗书记,村里水池的水管坏了,啥子时候给看一下?”罗松一进村,一名妇女就向他反映问题。贾角村千百年来,缺水与穷苦丝缕相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导致蓄水困难,工程性缺水严重。

  为了解村民们的实际困难,罗松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三年的时间里,罗松和全村干部群众一起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改善村电网及通信网络、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该村完成新建自来水厂、延生管网15公里,硬化14.7公里公路,建成人行便道7公里,建成村民一体化服务中心、改善村电网及通信网络、村环境连片治理等,为村里发展搭建平台。干事创业动力明显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骤减。

  除了罗松,在武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有邓勋发、雷落军、孙晓英等一批挂职干部。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奋斗在水利扶贫的各条战线上,突破了扶贫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为主的限制,将人才帮扶和干部交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武隆发展注入了清源活水。

  水利部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专家孙晓英在武隆挂职期间,担任大河沟、核桃水库工程技术负责人,他将自己的所学所能全部运用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把关,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为武隆水利建设给予了极大的硬实力支持。

  除了派遣挂职干部的“输血”方式,水利部还着力于武隆区本土干部人才培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2016年以来,15个帮扶成员单位组织35批次、235名技术人员赴武隆区开展产业调研、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技术帮扶工作。并针对武隆需求,水利部人事司、人才中心还安排区水利技术人员培训272人次,极大提升了武隆水利干部业务水平。

  在水利部及各成员单位的深情支持下,全区还组织开展了贫困村党支部共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不仅如此,各成员单位还积极组织购买和帮助武隆区销售农特产品,开展志愿服务、体验走访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我区脱贫摘帽成果巩固提升步履坚实。

  展望未来,武隆的水利发展和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将势必加快推进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