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这些不良习惯,我要“抗议”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9-03-15   阅读量:

  本网记者 史坪萍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便是感知美好声音的窗口。从婴儿的出生到老去,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从细节入手保护我们的耳朵,保护我们的正常听力。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保护耳朵呢?平时又有哪些生活习惯会伤害耳朵?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并来到区人民医院向五官科主任张立寻求关于保护耳朵的正确方法。

  “抗议”不正确的认识

  “对于护耳的知识我不是很了解。”

  “基本上不会刻意的去保护耳朵,也从来没有给耳朵做过专门的体检。”

  ……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名市民发现,大多数市民没有给耳朵做过专门的体检,对于如何保护耳朵,也知之甚少。有的人以为“掏耳朵,保持清洁可保护耳朵”;有人仅知道“噪音太大容易伤耳朵”;有人则觉得“耳朵又不容易磕碰到,没必要太关注”。

  “从没有为孩子的耳朵体检过,也没教过小孩如何保护耳朵。”面对记者的采访,市民韦女士表示,在她身边很少会谈到关于耳健康的话题。

  “每年,医院都会有很多患有耳朵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包括耳部的炎症、耳聋、肿瘤等。耳疾病发病机制广,且严重性聋可使人处于半残废状态。”张立告诉记者,这其中不仅有先天听力障碍者,还有不少人是因为后天习惯、生病等原因造成的听力残疾。“所以,保护耳朵,要从预防开始,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耳健康。”

  “抗议”不当掏耳

  “帮我掏下耳朵吧,最近总觉得耳朵里面痒痒的。”在城区的一家理发店里,市民向女士向理发师小李提出掏耳的需求。随后,小李就拿出一支棉签为向女士清理耳朵,动作非常娴熟。

  “这是我们的免费服务,很受顾客的喜欢,我们掏耳朵也会注意力度,一般不会让顾客感到难受。”小李告诉记者,因为很多顾客自己不会掏耳朵,但往往耳屎会让耳朵不舒服,所以不少老顾客还会专门到店里掏耳朵。

  “耳屎,医学名‘耵聍’,是耳蜗主动分泌出来以保护外耳道,减少异物进入耳道的物质。”张立说,在掏耳朵时,如果不使用照明工具探知耳内情况,只是凭着手感反复操作,是非常不正确的掏耳手段,而不当掏耳的害处非常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张立介绍,不当掏耳,首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易把脆弱的耳道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来回搔刮耳道更会把细菌带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其次,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也就是“耳屎越掏越多”。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是不需要专门掏耳屎的,干燥的耳屎会随着说话、吃饭、打哈欠等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自动排出。只有少部分人由于腺体分泌旺盛,会产生俗称‘油耳’的耳屎,不及时清理会出现听力减弱、耳道发痒等不良反应。”张立建议,“油耳”的市民可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棉签,轻轻地清洁外耳道,频率不应高于两个星期一次,但要坚决避免用发夹等硬物掏耳朵。“若出现耳闷、胀痛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再自行清洁。”

  “抗议”不良用耳

  “医生麻烦您,帮我检查一下耳朵,我感觉里面仿佛有个‘伤口’。”正在上高二的小刘最近总觉得耳朵痛,戴着耳塞听英语听力题时,耳朵的疼痛感会增强。趁着周末,来到区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被医生告知是“听力受损”。

  原来,小刘经常戴着耳机学习、跑步和走路,有时候晚上还会听着歌睡觉。久而久之,耳朵就“受伤”了。

  “人的耳蜗中大约有1.5万个对听力和平衡感至关重要的耳蜗内毛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振动转换成声音信号传导至大脑。这些毛细胞作用重大,却十分脆弱、不可再生,受损不可逆转。”张立说,长时间接听电话、听音乐、戴耳机等习惯容易造成噪音性听力损失,建议每次用耳机不要超过半小时,音量不要开得太大,以不覆盖外界声音为宜,如果必须长时间打电话,则要两耳交替使用。

  “另外,在进行游泳、漂流、潜水等亲水运动时都要特别注意,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耳朵的‘抗议’。”张立解释道,在游泳时,泳池中的污水入耳后容易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外耳道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而人们在潜水的时候,由于海底与我们正常生活的环境压力有所区别,当人体进入海底时,其压力对耳膜产生负担,有可能会出现耳膜穿孔的情况。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