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记区人大代表王勇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9-01-18   阅读量:

王勇

  本网记者 徐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没有这个“主心骨”,就会“乱”了方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乡村振兴偏离方向,失去航向。高楼村地处凤来乡西部,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勇就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想群众富得快,就要村里支部带。

  1966年出生的王勇不仅是高楼村党总支书记,还是我区第十五、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人大代表,他思考最多的不是自己的钱袋,而是全村的腰包。

  高楼村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由于农户思想保守、风险意识不强、生产模式简单粗放,导致农业生产效益较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门路。

  近年来,通过考察学习,利用“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走路,引进技术人员进村论证指点,王勇带领村支两委和本村代表大胆引进外企业拓荒引路,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发展鳅田稻种植300亩、种植水果200亩、花卉苗木150亩,榨菜更是达到了1000余亩。

  村里产业有了起色,王勇又将目光盯上了家乡的生态资源。趁热打铁,王勇成功说服4名在外打工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养猪养羊养鸡等畜牧产业。村民江胜礼就是其中一个。

  几年前,在外承包工地的江胜礼攒下了不少家底儿,在王勇的反复劝说下动了回乡的念头。从最开始的一座小猪场,到逐渐扩大规模;如今江胜礼的猪场收益稳定,又建造了一个酒厂,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翻。

  像江胜礼一样,高楼村本乡人才先后返乡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的有5个。实现创业致富的同时,也较好地带动了高楼村农业产业发展,也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就业保障。

  “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一个月有一千多元,一年收入能破万。”自打村里引进企业后,村民杨洪琼就尝到了甜头,除了收入上的增长,她最满意的是现在高楼村的基础设施完全变了样。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勇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本村乡人大代表一起,先后组织群众完成村组公路硬化26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5公里,渠堰维修整治18公里,山坪塘整治58口,人饮水池9口,规范化村便民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发放农村垃圾箱120个……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治理更是蹄疾步稳,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也因此,王勇收获了群众的认可。但他深知,这距离全村步入全面小康仍有差距。

  作为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王勇关注最多的是农民的权益,他广泛听取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先后提交了“合作医疗保险收费”“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后续政策”“农村宅基地复垦经费兑现”“促进农村三权抵押制度改革”等议案,为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工作,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有利参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对于自己的初衷,王勇表示,一名农村基层合格的人大代表就是要当好群众的传声筒,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人大代表这个称谓。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