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史坪萍
“夏季来武游客数量增多,来我们村果园采摘蓝莓的游客也更多了。”在沧沟乡青杠村,村里靠着“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发展野寒山土鸡、蓝莓、白花钱胡等特色种养殖业,让来村里旅游的游客真正体验到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生活,村民足不出户挣钱也不再是梦想。
“村民增收有了门路,生活真是越过越甜了。”青杠村杨天奎连连感叹,好山好水好风光吸引了外来客的光顾,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活力。
“一村出一品、一乡产一业。”自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我区积极行动,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强产业支撑,挖山地潜力,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山地高效农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烤”出致富路
走进我区烟叶主产区,不仅能领略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奇山秀水,还能真切感受到烟草产业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巨大力量……
“如果不是靠种烟,想都不敢想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仙女山镇荆竹村杨柳农业社烟农陈庆玫指着自己的小洋房,一脸满足地说道。
去年,陈庆玫种植了50亩烤烟,收入达20万元。20多年来,他靠发展烤烟产业,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农机和家电,供两个娃娃上学,过上了好日子。
随着近30年来烟草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推进,武隆烟区共计争取到8亿多元行业资金,在15万亩基本烟田内全面实施烟水、烟房、烟路、烟机配套工程,烟区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崇山峻岭间的一条条公路,颇具现代气息的一幢幢农房,田间地头一口口烟水池,一座座工厂化的集中育苗点和烘烤场,就是烟草行业促农致富的最好见证。
养出好“钱景”
“我们村水源丰富,水质条件好,适合发展水产品养殖。”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听说武隆大闸蟹销路不错,黄莺乡黄莺村村支书刘其发便打起了养殖大闸蟹的主意,成了该村大闸蟹养殖第一人。
在刘其发的带动下,2017年,黄莺村共发展了45亩大闸蟹。养殖第一年,收益就甚是可观。目前,黄莺村正大力发展养殖业,其中大闸蟹65亩、清水鱼20余亩、稻鳅120亩、蜂蜜60余桶,特色养殖产业初具规模。
刘其发表示,该村还将扩大大闸蟹养殖规模,预计年收入将达160万元左右。
据了解,大闸蟹作为我区新兴的水产明星,养殖水面已达1300余亩,产业覆盖火炉、凤来、庙垭、黄莺、沧沟等乡镇,产品销售以川渝为核心,辐射浙江、上海、天津、山东等地区。
武隆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霞告诉记者,今年,武隆大闸蟹投苗80万只,预计产量75吨,因其仿生态养殖模式,大闸蟹生态价值较高,蟹农最低纯收入将超过3000元每亩。
大闸蟹只是我区养殖业发展中的一个微小缩影,牛肉、有机蜂蜜、板角山羊、野寒山土鸡等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打造了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为广大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钱景”。
创出新路径
“我家有150亩猪腰枣,经过连续几年对枣树矮化密植技术的不断突破,今年产枣量达到了6万余斤。”在9月份猪腰枣采摘旺季,羊角镇农场场主刘小宏开放了枣园,引来四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刘小宏告诉记者,还有许多北京、上海、深圳、湖北等地的网民,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或者打电话预定羊角猪腰枣。
在羊角镇像刘小宏这样的猪腰枣种植大户还有很多,通过对传统枣子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一种形似猪腰的优质品种,枣子个大、肉嫩、味甜,深受食客喜爱。为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该镇正在不断扩大猪腰枣种植规模,目前,全镇猪腰枣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投产8000亩,年产值高达6000余万元。
“猪腰枣”的成功案例,是我区广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的一道缩影。我区通过多年选优、培育、推广和品牌打造,至今,猪腰枣、火炉脆桃、鸭江翠梨、文复甜柿、巷口黄腊李等特色林果逐步凸显品牌效益,成为当地林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我区因村、因乡制宜,村村有产业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带着地理标志的高山有机蔬菜,市场供不应求的蓝莓、车厘子、香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以及深受市场认可的豪猪、珍珠鸡、黑山羊、梅花鹿等养殖产业,显露出一派生机勃勃和发展赶超之势,成为了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