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有“神功”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12-03   阅读量:

董长洪正在切土豆。

  本网记者 代娟 见习记者 陈娜霖

  “银针萝卜丝,要先切片再切丝,下刀要快,厚薄要均匀……”说起能贴在墙上的“银针萝卜丝”,家住凤山街道的董长洪眉飞色舞。

  董长洪今年45岁,从事厨师行业已有23年,从学徒做到厨师长,董长洪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越来越严苛,他说,从他手上出来的菜,他要负责。

  从小就有大厨梦

  “我从小就喜欢做饭,想当一名厨师。”董长洪小学毕业时,由于父母经常在外干活,家中只有两弟兄,他是老大,自然就当起了“掌勺师傅”。

  “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自然是有些困难的。”那时,家中食材有限,为了让弟弟吃好,董长洪每日都会变着花样儿将一般的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董长洪对烹饪也越来越喜欢,也越发做得有模有样,就连周围邻居做酒也会找他去帮厨。

  董长洪说,每当看到自己做的菜,被家人吃得干干净净,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有天赋,爱专研,是块当厨师的好苗子。”周围邻居对董长洪的肯定更增加了他当一名厨师的信心。1995年,在家人和邻居的鼓励下,22岁的董长洪踏出家门,来到重庆烹饪学校开启了他的厨师梦。

  勤奋能补拙

  入学后,董长洪发现自己在家里做菜的方式跟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用料、食材处理、烹饪方法、雕刻造型,董长洪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就连简单的切菜董长洪都不会了。烹饪行业素有“三分炉子,七分墩子”“无功不成菜”之说,一开始学厨,首先就要练刀工。

  “我以前切菜都是手掌发力,而老师要求手腕发力。”有段时间,董长洪甚至怀疑自己并不适合厨师这个行业。

  “第一天老师教切土豆,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一整晚我都在练习。”为了练习刀工,董长洪节假日、晚上都在练习。有时其他同学睡着了,董长洪一个人在厨房练习刀工,土豆、萝卜、芋头轮番试刀。慢慢地才找到了诀窍,董长洪渐渐掌握了拖刀法、直刀法、平刀法、拉刀法等各种刀法。

  “刀工很讲究,比如青椒土豆丝真正的标准是火柴棍,锅贴土豆丝要细如毛发,干煸土豆丝是青椒土豆丝的3倍大,每一种菜的片丝的长宽薄厚度都有标准,要想达到标准,只有用勤补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练习。”对于做菜董长洪有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在重庆学习烹饪,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刀工基础,也学到了很多地方特色菜以及工艺菜。

  在学校学习后,董长洪并没有选择开店谋生,而是回到武隆在某酒家拜师学艺,继续磨炼厨艺。在这家酒家,这一干就是十年,笨鸟先飞的董长洪用自己的勤劳证明了自己,也荣升为厨师长,现在的他还经常游走周边区县,教授其他人做菜的技艺。

  用心做好菜

  在与记者谈话间,董长洪也没闲着,准备好了要制作干煸牛肉丝的食材。

  “干煸牛肉丝,除了牛肉的选择重要,刀工也很关键。”董长洪介绍说,牛肉要先切成3毫米左右厚度的牛肉片,再顺着牛肉的纹理切成长5-6厘米长,宽3毫米的牛肉丝。只有牛肉的薄厚适当,做出来的这道菜才会外脆里嫩。“同是干煸牛肉丝,肉丝的大小不同,炒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有些菜,刀功占了七成。”

  “别看一道菜简单,用心做的厨师跟不用心的,区别还是很大。”怎么将一道菜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他每日都在思考。调味品怎么放什么时候放,火候如何掌握,他一次次用心实践。

  做厨师并不是说会那么几道众口称赞的拿手菜就行了,都会有遇到瓶颈期,需要厨师本人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发自己的品牌菜,“厨师也是个动脑经的活儿。”董长洪笑着说学无止境,得时时刻刻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研究新菜品才能满足食客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