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仁
采菊思亲登高望,秋高气爽又重阳。
九九重阳,又称重九、上九、登高节等。因为《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九;日月同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从古以来,民间在过重阳节时,都要举行登高、思亲、赏菊、祈寿、驱疫等民俗文化活动。如今,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全国的“敬老节”。
九九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的起源,和中国远古的农耕文明有关,发轫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
先秦《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到了汉代,九月九的皇家祭祀和宴请活动逐渐从宫庭中流传至民间,《西京杂记》里就载文“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到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更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日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重阳节又有了求寿之俗,人们在这一天上山采药服食,祛病延年。所行的一些大型饮宴活动,均由先秦时期民间欢庆丰收举办庆贺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由此,九月九日“求长寿”及“饮宴”的民间习俗,便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内容。
重阳活动丰富多彩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相传重阳登高与上古时的“射礼”活动有关。
那时候,人们在秋收之后,开始到山上去狩猎,以便大量采集一些野生食物,为过冬作好准备。并由此而成为一种礼仪活动。经过漫长的传承,到西汉时侯,逐渐就形成了“登高”的民俗。又据说,当时长安城外有一高台,每年春节、重九,朝庭宫员和百姓都要登上高台去观赏风景,因为登的是高台,所以叫“登高”。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种活动就固定于九月九日了。“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这是唐、宋时期传下写重阳登高的诗句,讲的是九月秋高气爽时节,天高云淡,满目青山,大地谷物一片金黄,人们此时便阖家出门远足,登高山攀高塔,极目远望,寄情抒怀。
在乡间,重阳登高另有避灾驱疫的意思。一是古人十分敬畏土地山神,在“九为老阳,阳极生变”的九九重阳之日,登上高处去祭拜山神,以求趋吉避凶。又一说是到了重阳节时,农家秋收已经结束,山上的各种野果、药材等又到了成熟期,人们便上山去采摘回家,将一些有营养的野菜、野果加工做成重阳糕点,送给回家看望老人的女儿女婿,以祝福女儿女婿能通达隆盛万事如意。用野生菊花泡制成菊花茶,招待乡亲或山外来客,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与仁义礼数。而“糕”与“高”发音相同,“茶”与“发”发音相近,寓意饮糕饮茶者及弟高中,步步高升,吉祥如意,前程似锦。
“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晋朝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真是描述重阳节时民间赏菊、敬菊、饮萄花酒等习俗。
在我国民间,菊花象征长寿。在众多文人墨客的笔下,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九月菊花盛开,独傲秋霜,晚节犹香,经得起秋风冷霜摧残,象征着高洁傲岸的品格。不少文人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其陶渊明可算一个爱菊之士。他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少年来仍脍灸人口,另有“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的雅俗。将自己称为“重阳菊”的野生菊花采摘回家,精心泡制成菊花茶,酿制成菊花酒,招待亲友诗朋和来客,与大家吟诗作对,其乐融融,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仁义贤惠。由此可见,“茶”与“发”发音相近,寓意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
同样,山野中的茱萸草(又叫越椒),是一种香味十分浓厚的植物,它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入药还能消积食、治寒热、腹泻、肚痛、便秘、消化不良等病症。所以人们认为农历九月九日是两个最高的阳数重合,此时女子采下茱萸来插在头上,男人们则将茱萸佩在胸襟之上以求吉辟邪。于是就有了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的记述:“日月梭飞,转盼重九……是曰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采菊,正是故事。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必二物服之,以消阻九之厄……”
古代的重阳节,还是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作客异乡的游子,重阳不能与家人一起登高赏菊采茱萸欢乐,不免增添思乡的愁肠和情感。唐代诗人王维在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诗,可谓是脍灸人口传诵千古的名作。今天,居住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早己是人人思统一,个个盼团圆。重阳节期间,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正如于右任先生的所言:“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海上元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其怀乡之情,忧国之思,字里行间,读来感人至深。
重阳节被赋新含义
在民间,人们把九月九日称为”久久”吉祥日,寄托着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希望。各地便有了“老人节”“祝寿节”一说。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们认为九九重阳,天高气爽,是个吉利日子,所以每年九月九日,儿女们都要杀鸡宰鸭,唱祝寿歌,敬祝寿酒为老人庆贺一番。其他不少地方的后生晚辈,也把重阳节定为尊敬老人的节日,举办一些活动为老年人祝福。
中华民族自古是礼仪之邦。1989年,我国政府在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中,为在全社会掀起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积极顺应民意民俗,将每年九月九日规定为“敬老节”,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2013年的重阳节成为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从那以后,全社会孝亲敬老之风进一步形成,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为了体现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特地对耄耋老人加发了敬老费,一些地方还由地方基层组织为满百岁的老人举办祝寿宴会。在每年的老年节期间,全国各地都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敬老活动,各级党政领导坚持去看望慰问离、退休的同志,村社、街道、居委会和学校、单位也要召开重阳茶会、请老年人座谈人生、观看文艺表演,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过好重阳佳节。无论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对此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我区凤来乡就有一位老年人欣喜地表达了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九九重阳,岁岁安康。党和国家,关照不少。衣食住行,舒心美好。养老保障,医卡闪光。娱乐欢畅,长寿福享。儿女孝敬,尽心赡养。指望百岁,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