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引客来
——仙女山镇荆竹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8-10-17   阅读量:

整齐规划的房屋

特色石头房

环境优美

精巧别致

旧居改造

犹如仙境的特色民宿

草莓采摘

  本网记者 张再行

  核心提示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座座青瓦黄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着文明风尚;绿树成荫的归原小镇里,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硕果累累的果园里,果农笑靥如花……

  近年来,仙女山镇荆竹村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着力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建设,荆竹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幸福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1 用基础设施带动经济发展

  近两年来,荆竹村发展越来越快,归原小镇、页岩气开采、种植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然而,基础设施发展“慢节奏”与该村发展“快步伐”的不对等,也曾严重制约了当地发展。

  荆竹村茶坪社处在武隆城区到荆竹村的半山腰,茶坪社有10余户村民住在山腰上,他们无论是到仙女山镇,还是到武隆城区都极为不便。时常有村民打电话到村上询问多久能通路。“虽然镇上已经通过了方案,只等实施,但是事情已经过了近一年时间,大家都很着急。”荆竹村村支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事实上,2016年以前的荆竹村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村民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村民时常遭遇卖东西卖不出、买东西买不进的“尴尬”处境。

  2016年8月,王臣当选为荆竹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关于这条路的电话,已经接到几十个了。”王臣说,这条路只有2公里,可就是这条路,路基窄,路面坑坑洼洼,有时候越野车都去不了,雨天只有走路进城,住在山腰的10户村民对此颇有微词。

  为了这条路能早日修通,村民能方便点。村支两委班子三天两头就跑到镇政府“软磨硬泡”,希望镇政府能够重视,同时,又多次跑到区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协调联系资金,最终,经多方努力争取,项目落地。

  “近几年,中央、市、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致富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我觉得这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王臣说。2012年,我区首条烟区畅通工程在荆竹山上开建,经过3个多月努力,长达13.4公里的沥青公路投入使用,解决了517户、1860余人的“出行难”和几千亩烟叶的“运输难”问题。

  如今,荆竹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先后实施完成人畜饮水池、烟水配套池200余口,自来水进户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了全村近1600人的饮水难问题。积极配合农网升级改造,在扶贫攻坚期间农网改造一批,烤烟房带动一批,修建和改扩建公路50余公里,公路养护37公里,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水墨村落画卷正在铺展。

  2 用美丽环境助力乡村“蝶变”

  过去提及农村,不少人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十年前的荆竹村就是如此。

  “以前大家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手就扔。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70多岁的老党员代乾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村子过去的模样。与过去的脏、乱、差模样不同,如今的荆竹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集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村庄,并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荆竹村的新变化,离不开该村大力开展的环境整治。为了改变村民乱扔垃圾的习惯,村委会想出不少好招,“党员带头包户,一个党员包一片,先进典型上门贴红标签。通过几年的教育,村民的生活习惯渐渐改变了。”村党支部书记王臣说道。今年荆竹村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是投入500万元左右,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和环境美化,打造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与此同时,荆竹村以厕所革命、乡村绿化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对村庄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在全村栽种格桑花等鲜花,提升了乡村颜值,荆竹村变得更加生态、美丽、宜居。

  “前几年村里可没这么干净,大家将垃圾胡乱地倒在沟边,路边到处是烂草堆、垃圾堆,现在路旁栽上了花草,门口就有垃圾桶,村里有专人清理垃圾,环境美了,看着顺眼,住着也舒坦。”这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让村民们乐在心头。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乡村地方产业的振兴和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保护好环境整治的成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荆竹村通过建立文化长廊、制作宣传牌、聘请老党员宣传等方式,通过开展“七彩之家”“武隆先锋”等评选活动,提升了乡风文明,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如今,走进荆竹村,一垄垄碧绿土地,一排排黄墙青瓦,条条大路宽阔整洁,房前屋后栽满鲜花,这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景象是全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3 用特色产业带鼓村民腰包

  盛夏的荆竹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葡萄、李子、蓝莓、桃子……果园随处可见,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

  以前村民以外出务工或者种植烤烟为主,但是随着仙女山旅游热辐射效应,许多外出务工村民都开始返乡谋出路。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落地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荆竹村的发展路子越来越宽,不再是以前的“唯烤烟独大”。村支两委班子利用自身优势,知道村里需要什么,哪些路子能红火,为大家建言献策,鼓励大家开农家乐、办采摘园。同时,还引进一些外商在本村流转土地发展了蓝莓、葡萄、李子等果园基地。村支两委班子更积极帮助协调土地、用水、用电等事宜,让外地人在村里能安心扎根,也组织村民去基地务工或学习技术,增强“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内外兼修,既要做足‘面子’,更要做实‘里子’。”在荆竹村党支部书记王臣看来,乡村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如今,该村水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600多亩,每到水果收获季节,游客们都纷纷来到果园,水果在果园里就被抢购一空。

  “这些特色效益农业园主要围绕旅游来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以观光园和体验园来全面打造,建成后,不但使特色产业能够发挥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户,还为我们村的乡村旅游增添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王臣告诉记者。

  推进特色小镇、农业综合体、产业基地等建设,荆竹村建成了花漫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隆豪贸水果种植有限公司、武隆兵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旅一体的龙头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目前,荆竹村种植果树600亩、烤烟3400亩,发展农家乐20余户、高山蔬菜近1000亩,有效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加快了农民富裕脚步。

  得益于产业兴旺,荆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改变,村庄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荆竹村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村美民富、具有生命力的美丽乡村正在形成。

  4 用悠悠乡愁留住外来游客

  一个个老式的保存院落,几段遗存的泥墙,经过岁月侵蚀,老院子弯曲的木梁,泥墙上裸露出的麦秸稻草,从上到下布满雨水频繁冲刷流过的蜿蜒流痕,更显沧桑。这里就是归原小镇。

  从仙女山镇上到归原小镇所在的荆竹大燕窝只有10来分钟的车程。这里坡陡谷深,仙女山旅游热起来后,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场上落户,留下土墙青瓦房,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山坳里。

  “搬出来了就没想过回去,这里的土墙房子也早已是危房。”归原小镇里原著村民向记者说到。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一座座危房变成了具有特色的工作室、民宿、书吧,自己的土瓦房变出了钱。

  “归原小镇”借助这里独特的地理风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整合项目基地周边优势资源,融生态农业、观光体验、静坐调心、度假生活为一体,以综合性高端休闲度假平台的形态,打造充满东方野趣的高端精品度假酒店,营造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

  归原小镇的成功入驻,给荆竹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带来了希望,借力归原小镇带来的人气和影响,荆竹村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深挖乡村特色,传承乡愁文化,打造水果基地,归园项目至寻梦园、马铃薯基地形成串珠式观光点,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荆竹村结合村情实际和现有归原小镇打造风格,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挖掘传承农村文化,实现“看山望水记乡愁”。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在留存自然生态景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通过硬化村社道路、种植鲜花、清理垃圾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不仅让僻静的荆竹村成了热土,吸引了外来投资商,还调动起了当地村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仙女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荆竹村长廊曲径通幽、瓜果芳香沁心、民居古朴端庄,成了周边地区居民“农家休闲一日游”的目的地。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城里人驾车来这里休闲、采摘、吃农家饭等,让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也让村民尝到了旅游致富的甜头。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