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如意
网上下单
现场采摘
甜柿果酒
诱人甜柿
本网记者 李柏翠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兴隆村近千亩甜柿迎来丰收季,以硕果累累的方式感恩着柿农们一年的辛勤劳作。甜柿作为文复的特色产业,通过多年培育发展,现在产地面积500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20万斤。
10月14日,“寻味文复·甜蜜尝‘柿’”活动在该乡兴隆村热闹举行,为解决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销售问题,本次活动采取爱心购、全民抖甜柿、刮刮抽奖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集中促销,在为期1个月的丰收季中,实现“丰产不烂市”,增产又增收的效果。
走进兴隆村的甜柿园,只见一个个黄灿灿的柿子把柿子树压弯了腰,犹如一盏盏黄色灯笼挂满枝头。一阵秋风吹过,柿子在层层叶子中间若隐若现,黄果配绿叶,煞是美丽。
柿农们正忙着寻找已经成熟的柿子,伸手剪下装入框中。柿子的成熟周期较长,将持续到十一月,每天都有青柿由青变黄再变橙红逐渐成熟,并分批采摘上市,其口感清甜香脆,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我每天都要来摘,通过电商平台,客户下单后,快递直接送到家。”兴隆村华斌水果专业合作社社长邵华斌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有些客户还会周末带着家人到柿园来,一同体验采摘乐趣。
作为文复乡土生土长的村民,邵华斌曾经是兴隆村的村主任。2002年,因为政策,兴隆村的许多耕地都要实现退耕还林。怎样实现退耕还林后村民们保收、增收,成了邵华斌思考的问题。
兴隆村土地资源丰富,闲置、撂荒的土地也不少,在还林的同时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发展水果无疑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打定主意后,邵华斌就开始忙碌了,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情况,邵华斌决定引进甜柿。
说干就干,当年邵华斌就带领村民们种植了30多亩甜柿。
甜柿苗下了地,大家对甜柿的管理却是两眼一抹黑。“水果还需要啥子管理嘛,屋边的李子树没人管每年李子还
不是结得好好的。”因为这种陈旧观念,村民们对甜柿疏于管理,直到2006年,这片柿子林光长“个子”不挂果,让许多村民生了挖掉树的心思。
还成林的土地不能再变回耕地,地里的树苗不能挖,眼下重要的是要学会甜柿的栽培管理技术,让甜柿结出果子来。思考多日后,邵华斌毅然辞去了村主任的工作,只身前往重庆寻求专家的帮助,经过一个多月系统的学习,邵华斌心里渐渐有了底。
回到村里,邵华斌凑了5万块钱,在村里成立了华斌水果专业合作社。并把自己学得的技术倾囊相授,对村里的甜柿进行了修枝和施肥。
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年,甜柿就结果了,产量虽然不高,但这让邵华斌看到了希望。
为了更好掌握甜柿的管理技术,邵华斌多次邀请重庆果树研究所的科技员到兴隆村为大家传授甜柿栽培管理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兴隆村的甜柿迎来了丰收。“除去人工费、化肥等成本,甜柿的收益比种庄稼高太多啦。”柿农王建峰脸上笑开了花。
有了好的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甜柿的种植队伍中,合作社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上门为种植户们提供服务。
到今年文复全乡甜柿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1500亩实现挂果丰收。
“我种了十亩甜柿,今年的产量有一万斤,大概能收入五万多元。”开摘节当天,柿农王建峰就卖出近1000斤甜柿,称重、包装、找钱,王建峰忙得脚不沾地。尝到了甜柿带来了的甜头,他表示,将来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我们提出了每年新增甜柿500亩,努力建成全市甜柿产业基地的长远目标。”该乡乡长邓国胜表示,如今甜柿面积、产量上来了,销售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通过电商渠道和举办各种营销活动,对丰收的甜柿进行销售,我们还在进一步研究甜柿的深加工,未来,以甜柿为原料的特色产品将会陆续上市,让文复真正实现点“柿”成金。
(本版图片由李柏翠、付琳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