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威武山”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9-29   阅读量:

  ◇杨武均

  “威武山”本不叫威武山,当地百姓俗称“大坪梁子”,是大娄山众多山脉中仅有的几支在千里乌江下游,由桐麻弯边滩潜入乌江的人字山、锅圈岩、啄头岩、尖峰岭等山组成的山系。画卷就从这几支山脉展开,话题就从这几座大山说起,触笔就从山里的故事开始。

  刚成年的我,每次坐船顺乌江而下逆乌江而上,忘却了脚底江水卷起的惊涛骇浪,忘却了碧绿乌江浪尖献给你的朵朵飞花,却总忘不了仰望颇有故事的桐麻弯边滩上的岩峰,忘不了抬头仰望险峻巍峨而俊俏的鸡冠岭,流连于仰望悬崖陡峭又规则的锅圈岩,屏气在惊讶高耸突兀仍霸气的人字山。

  人字山的脊梁

  站立319国道仰望群山,峰峦起伏,与云雨为伴,和蓝天相连,目中只有奇险,心中只有敬畏。驻足乌江北岸,眺望核桃坪下的山峰,细心的你会发现,在光灿灿的崖壁和绿油油的丛林里,天然的巨石铸就的一撇一捺组成的“人”字形山峰跃然眼帘,绿树与岩崖错落有致,自然的相互构建,如鬼斧神工。我不知道,一个大大的“人”耸立于此,是天意,还是人为?给大坪梁子的人们是祸还是福?就是这座山挡住了出山的道,隔断了进山的路。人们没有沉寂,奋斗没有停息,渴望改变的希望没有泯灭。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天一天过着平淡的日子,一代一代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他们用脊梁撑起大梁子,用鲜血和汗水凿出通往山外的隧洞,用智慧耕耘田间地头,用巧手编织美满的生活。人们有折不弯挡不住的梦想,有岩石般坚硬的臂膀,有摇不动催不毁的意志,有打不垮压不碎的脊梁。

  在自然灾害时期,大家为填饱肚子而忙活奔波,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里跑,什么可以吃就采集什么来充饥。树皮、草根、麻头、红籽、野菜、蕨根……打蕨沟有见证。在人字山旁边的一条小山沟里,有水、有坡、有土台,正是大家制作蕨根粉的好场地。一到冬日的农闲,成群结队的山民背着背篓扛着锄头上山采挖埋在厚土里的蕨根,然后背下山在这条水沟里洗净锤细,粗料桶在上,沉淀桶在下,用竹管连接的传统过滤方法制作蕨粉。山沟里潺潺的流水声,锤蕨根的撞击声,大家饿着肚子的嬉笑声响彻一沟。有的还和着号子唱起了《打蕨歌》:“立冬过后天气凉,高山大箐雾茫茫。霜打蕨苗枝叶枯,挖蕨打根实在忙。”“一块石板四四方,中有个凹槽槽。蕨根倒进槽子里,千锤万锤砸烂它”……上山下山的劳累和疲倦早已灰飞烟灭。夜很沉了,大家一字排开的粉桶装满了过滤了的粉水,没有人夜间值守,也没有人小心眼偷摸,哼着一路不知调调的无名曲各自归家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各自提着大桶小桶急着来到山沟取蕨粉。不多的精粉和本该丢掉的粗渣一概不弃的分类带回家,精粉黝黑里透亮,主人舍不得立即烹饪填进肚子,望眼欲穿的小孩们也只有待家中来了座上宾才有机会尝到一顿绝美的蕨粉宴。

  山上的百姓就是这样顺应自然法则和睦共生抱团发展,谁家有大事小事,乡亲们总是出力出钱共渡难关。历届村领导传承着一张不变的信条: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礼记》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人”字的两笔一长一短,说明每个人都有长有短,有优点有缺点,有优势有劣势。“人”字的撇捺两笔呈支架之状态,相互支撑,就是说人要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人”字两笔一笔长于另一笔,就是说正常的人都是长处大于短处,优点大于缺点的。人字山上的人们我相信真正读懂了“人”字的寓意,把屋旁身边的人字山当成了他们的脊梁。山,让我仰望至今;人,让我景仰到永远!

  锅圈岩的血性

  锅圈岩,因在寺院坪下半山腰的大坪梁子居中地带,大半个圆的上口大,底部小的山岩,形如规则的锅,锅圈岩因此而浪得此名。岩高两百余米,三面岩崖合围,门前峭壁生畏,犹如铜墙铁壁,若是战略要塞,易守难攻,定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锅口上的村民和锅底里的村民,不因后有直入云霄的大山阻隔,也不因前有奔腾不息的乌江挡住去路,世代乐居于此,虽在山深岭高闭塞荒野落后之地极,但也保得一方百姓过着没有兵荒也没马乱的太平日子。

  相传,数百年前,四川一带长期战争不断,瘟疫灾害来袭,尤其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为了建立大西政权,率部进驻四川,大肆屠杀原著居民,造成四川人口大减,耕地荒芜,国无税捐财力亏空。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的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等诸多问题,掀起了全国从江西、湖北、湖南在内的十余个省的大规模移民运动。杨氏三兄弟从江西临江府出发,顺长江逆流而上,船至乌江边滩,因高滩难过,船翻人沉,幸好遇贵人相救,即就地上坎移居至此,杨色佳买业杨家坨,杨色茂买业核桃坪,杨色成买业锅圈岩。

  曾几何时,锅圈岩的先民不安现状,向山外要饭不成,转向本土淘金。杨氏先祖发现山岩里蕴藏着厚厚的煤层,但苦于山高路险,无路运出,仅有的乌江河流,也是浪高滩激,要想将煤运往城里兑回银两改善生活,谈何容易?但他们没有屈从恶劣的环境,从锄挖手抠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从地层下淘来的煤,肩挑背磨,跋山涉水,脚走瘸了,肩磨破了,腰压弯了,也要一日复一日的运往涪州售卖。窑洞深了暗无天日,漆黑一片,用松油、竹篙、柏木皮、松木皮照明,人们在冒着浓烟的煤窑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用生命挖掘。慢慢地,煤的出窑量增多,运下上千米的陡坡装船,怎能还靠人力一背一背地背下山?智慧的他们用圆木枕地当滑轨,用竹篾编制的绳索当纤绳,一筐一筐地向山下逐级逐级的轮换运送,也省去了许多艰辛的劳动,提高了运煤的效率。窑洞越挖越深,照明要求越来越高,运送出洞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他们又千方百计用上了桐油灯,用上了有灯罩的马灯。由于窑洞低矮,强壮的男劳力也得在洞内匍匐着拉着小煤车一步一叩首前行。收工出洞一身黑的他们,只有眼睛仁在转,咧嘴笑时的满口白牙让人觉得是生硬地镶嵌在口里的。

  杨氏家族经营的无名小煤窑逐渐壮大,在第三代传人杨秀昌手里,锅圈岩煤矿应运而生。机具的添置与改善开始了技术的革新,管理的加强和规范加快了煤矿生产质量的提升。窑洞巷道变宽变高,电池矿灯进洞了,铁轨钢车运煤了,山上到江边的煤船,再不用简陋费力的方法了,索道跑兜上下飞奔轰鸣不断。上山公路见沟架桥逢山凿洞,运煤车辆来回穿梭,开劈的是山路,架起的是金桥,财源不断朝上涌,乡亲们的日子正红火。

  数十年前,一次意外事故让矿长杨秀昌数日无语开口、无颜见人,大山一样地沉默了下来。先祖的创业根基,祖辈的求生之本,难道要就此在我的手里断送?

  他默不作声地独自一人专程跑了涪州渝州,不知是打探商机还是寻求改变命运的秘方。不几天,挎着帆布包的他迈着沉稳的步伐,一脸肃然的出现在锅圈岩的每家每户,一边祭奠亡人一边安抚生者。接着一连串的技改,扎实有序的内部管理和安全防护,比贡献出点子诱人的激励机制,让濒临倒闭的锅圈岩煤矿又起死回生,停业不久的煤矿又生机勃然。传人秀昌把煤矿的大旗拽到了杨建的手里。这个长期与煤打交道的他,深知责任的重大,继承祖先留存的矿业也是他不可袖手旁观的责任。他大胆开拓,不断扩大挖掘范围,不断掘进煤窑深度,实行了一系列内部管理改革,加大内引外联,拓展市场渠道,干部有奔头,工人有干头,业主有望头。几年下来,不但风生水起,而且自己收入颇丰,还富甲一方百姓。曾经,我仰望的是锅圈岩的奇特山石;如今,我仰望的是锅圈岩创业人的血性与担当!

  威武山的故事

  威武山,其实是后来者。说到威武山,不得不说杨秀昌。彼时,山上的百姓喜欢看样板戏《林海雪原》,行事作风干练果敢的杨秀昌人行事的利落劲儿与戏中座山雕颇有几分相似,因此人送外号“座山雕”。

  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行动力十足,一旦下定决心要把哪条路修通、要把哪些自来水管更新、要将哪些供电设施做整改,就会一做到底,哪怕要自掏腰包也不会回头。得了这样的外号,他也不急不气,乐于受之。虽人们叫他“座山雕”,但他却不是那林海雪原的土匪,而是兴顺场大坪梁子上致富的引路人。翻开村史和家谱。你可看到人们为他凿遂打通屏障,铸梯链接山路写下的顺口溜:

(一)

旧时兴顺锅圈岩,提起人们心胆颤。

大路到那岩拦断,要想去来难上难。

秀昌为民做贡献,新修公路打隧洞。

如今钻山过悬崖,行走坐车很方便。

(二)

锅圈岩的上岩门,悬崖峭壁很惊人。

若要去来经过那,足蹲手抓吓落魂。

哪怕栈道窄又弯,修成梯坎加栏杆。

如今天堑变通途,秀昌功德留人间。

  当时已近八旬的他,正值煤矿行业鼎盛期,他研究了市场,看准了未来,携儿孙后代开始了痛苦的黑色经济向绿色产业的转型,与老祖宗的矿业决裂,与曾让他发起来、富起来的乌金告别。他在家乡养猪养牛,建房酿酒;在渝黔开渠修电站,借温泉建山庄,助推乡村旅游……

  自家的洋楼别墅建在锅圈岩的崖边,山岩环绕,林木苍翠,绿树成荫,茂林修竹,视野开阔。便心生一计,林海雪原有威虎山,威虎山上有座山雕,我也何不用上大家送我的“座山雕”美名,把高昂的人字山,奇特的锅圈岩,受伤的鸡冠岭建成一个公园,名曰“威武山”公园。

  威武山原本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今天,杨氏家族续写着这座山的一个个现代版故事。短短的两年,由其子杨建领军,乘建设小康社会的快车,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跑规划设计,钻地勘资料,站现场施工。继续着各届村干部未了的情结,把路拓宽,把水畅通,把电稳定,把家居建好。村里致富路纵横交错,沟壑的连心桥随处可见,步道索桥,观景台瞭望口,休闲茶饮,纳凉阅读,一应俱全。就这样,“威武山公园”还没对外开放,便人潮如织。

  一个丽日受邀,驱车前往。步入林荫小道,两旁的石桌石椅,干净利索,行人为树木让道,白鸟在枝头用明亮的歌声迎接,一派草木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说话间,便来到山门前观景台,台面宽阔,大理石铺就的院坝洁净如洗。抚栏平眺,绝壁生辉,弯曲褶皱的石岩如万卷千年老书,一幅浸润饱满线条粗狂的水墨画悬挂眼前;俯瞰沟谷,一江碧水顺山势马不停蹄直奔东方,似爱的执着,如诗的飘逸;举目晴空如洗,浩瀚与深邃在这里不需诠释。拾级而上,便是一个嶙峋怪石寸草不生的小山头,风雨亭在其巅。站立亭内,衣衫随风而曳,长发随心而舞,极目满眼旷达,漫天流云在湛兰的天宇摆开各种英姿,微笑写满苍穹,快意惹醉嫦娥。近处的绿树掩映和青绿的庄稼禾苗如岗哨林立,一幢幢红瓦白墙、黛瓦青砖大小不一的别墅群散落其间,银灰色的道路串起了珍珠似的楼宇,一片安静与祥和。

  依山而下,倒腾两个之字拐就来到了连接人字山与锅圈岩两山的廊桥索道。走廊似的索桥由几根偌大的钢缆托起,脚踩在一块块横躺的木板上,左右摇摆上下晃动,不由你自抑。一群人蜂拥而来,索桥更加放肆地在空中狂癫,老者也如俏男少女相拥而行,不时发出尖叫和嬉笑。索桥中间特意安置的透明玻璃踏板,不由得让你驻足桥底的深涧和一沟的绿,使你在胆寒中温顺地俯身躺在空中摆出娇滴滴的身姿,中指与食指划出的“耶”,芊芊五指蜷成的“OK”,也不由你不赶快按下快门,定格永恒的风采。此时的索桥依旧晃个不停,恰似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啊荡悠悠。

  还在摇晃之中的我的躯体不由自主地来到了高高腾空而起的椭圆形玻璃观景台。脚底山色尽览,若架空履行,许多游客难迈第一步。当你真正站到了平台上,虚晃的脚步踏实了,内心的惧怕随风而散了。山峦高低起伏,由远及近,披满绿装,既有狂野又有圆润。远方的白云堆积如山,一团团一簇簇把天际和山峰交织一体,头顶的白云吹塑定格丝带般的缠绕。站在这里观世界,视野开阔而深远,景致大气而磅礴。

  山风袭来,凉意顿生。旁边的一遍楠竹傲然挺立,竹枝相依成趣,竹叶婆娑而不随风,承载沧海桑田,阅尽人间正道。再凭栏,千里乌江东流去,威武山巅紫气来。

  有人说,聆听是一种美德,聆听是一种智慧,聆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有人说,仰望是用心,仰望是用情,仰望是崇敬。于是,我自依然在乌江畔仰望大坪梁子上的威武山,仰望威武山上那群百折不挠的人!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