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飞,从农村来,护草地去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5-30   阅读量:

  本网记者 代君君

  龙小飞说,自己长在农民家庭,也喜欢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因此,2005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便践行诺言,一直在我区从事畜牧及草业工作,与草、与牧民打交道。

  十余年磨一剑扎根基层

  全国草原监测工作开展10余年,龙小飞从未缺席。

  10多年前,这项工作刚开始时,龙小飞就跟随老一辈的草业工作者踏遍了武隆27个街道乡镇,布设了20个地面样地。

  2009年,龙小飞开始主持武隆的草地监测工作。近年来在退耕还林、长江绿化、石漠化治理的大政策下,我区每年都要新布设一批地面样地,这无形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和难度。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是工作常态。南方草原样地往往设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交通不便,多数只能靠步行,但每次龙小飞都扛着设备,走在前方。“往往是天不见亮就出门,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也干过山泉水就着冷馒头当一顿饭。”

  由于山区空气湿度大,样地上方经常云雾笼罩,一天气温最高的时候,是拍摄样地全景图的最佳时期。有时气温达到40℃,龙小飞依旧在忙碌。

  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活动,让草地监测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龙小飞一直都在。

  尽心尽力护好“南国牧原”

  仙女山大草原享有“南国牧原”“东方瑞士”的美称,不少游客来武正是冲着它的秀美英姿而来。但近年来种种原因致使仙女山牧草长势极差,并出现小面积的草场退化,甚至出现沙化、酸化的苗头。要深耕仙女山旅游,保护草原,亟不可待。

  为了恢复和保护好仙女山景区这一重要景观资源,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龙小飞提出“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大投入、持续利用”的方针,控制草场牲畜放牧数量、控制游客和车辆进入数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引进适生优良草种,走保护建设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路子。

  2013年,仙女山景区内草场发生大面积虫灾,面积超过2万亩。龙小飞初步诊断为黏虫虫害,幼虫平均密度150条/平方米,最高达到300条/平方米,且蔓延的速度非常快,防治任务和防治形势相当严峻。

  “当时政府作出批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控制虫害,恢复草坪,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龙小飞告诉记者,在接到任务后,他马上动身前往仙女山,在与仙女山森林管理处、喀斯特旅游公司、景区内各大酒店20余人的协同作战下,成功将虫害消灭。

  在将虫害完全消灭后,龙小飞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草地虫灾防治知识传授给负责景区管理的仙女山森林管理处、喀斯特旅游公司、各酒店负责人,极大提高了当地草原虫害的防治水平。

  促农增收解难题

  曾经,一到冬天,海拔较高的牧民就头疼,因为没了草料,牲畜越冬有困难。龙小飞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伙不自己种植草料?而且老一辈牧草工作者有引进的优良牧草,1亩人工草相当于几十亩天然草场的产草量,却迟迟推广不开。

  后来,一乡镇干部告诉龙小飞:“农民放了一辈子牛羊,认为牛羊就是吃坡上的草,突然之间要他们把种粮食的土地拿来种草,他们接受不了这样的转变。”

  龙小飞明白只做草的“工作”不行,还得做人的“思想”!

  仙女山草原附近的村民吴明书,本来饲养肉牛60多头、山羊50多只,均是放养。一到冬天牲畜雪地觅食,死亡严重,产下的幼仔,成活率不到10%。在龙小飞的发动下,他种了20多亩的青贮玉米,加工后制成青贮饲料,且标准化修建了圈舍,牲畜越冬再也不是难题。看着茁壮成长的犊牛、羔羊,吴明书心里充满了对这位年轻站长的感激之情。

  双河镇农民申明才也发现,用青贮饲料饲喂越冬牛,饲养的肉牛不但没有出现其他农户养牛死亡或者瘦弱的情况,且每头牛还增加了好几十斤肉,效益大大提高。

  “收益大于支出,农民这账自己就算得过来,所以后面推广种植牧草就要容易多了”。

  近年来,龙小飞抓住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庆市特色效益农业项目等有利时机,以山羊、肉牛养殖示范户为重点,推广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三叶草等优质高产的牧草品种。目前,在龙小飞的指导下,全区牧草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逐步实现草原“绿起来”、畜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正是由于龙小飞的这份执着和探索,2017年他被区政府授予“全区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他还多次被评为“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重庆市草原监测先进个人”,2017年更被聘为重庆市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