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花遍山乡——白云乡产业发展见闻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5-10   阅读量:

技术人员正在讲解遮阳避雨技术。

  本网记者 代娟

  四月的白云乡,漫山遍野的李花挂满了枝头,引来成群蜜蜂追花采蜜。

  “花开得越好,心情就越好,日子就更有盼头。”红色村周家坪组村民李小明正在地里劳作。阳光下,李小明不时抬头擦把汗,看着白茫茫的一片花海,黝黑的脸上情不自禁露出笑容。

  昔日的穷山沟,已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田野。

  思变

  白云乡地势较高,地处大山之中,交通颇为不便,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民大多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发展生产,种植结构单一,缺乏特色产品。

  “说实话,种包谷洋芋不挣钱。”红色村杨叉槽组村民李超正在移栽苞谷苗,半蹲着身子,一口气栽完一纵列后,才伸直腰板歇口气。李超说,自己每年都会种上5亩苞谷,但因不值钱,仅作为猪食。

  想要带动村民脱贫增收致富,仅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是行不通的。该如何让山间土地持续发力呢?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2015年,白云乡党委政府决定“走出去、引进来”,探索带动村民致富的长效产业。在多次组织乡、村干部、村民赴周边省市实地考察学习后,全乡确定了大力发展脆红李、车厘子等特色林果的思路。

  “山旮旯适合种植吗?种出来卖得出去吗?”“没得技术,会不会失败哟?”刚听说要发展新产业,就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发展

  “要发展产业,首先得转变农户的观念。”红色村党支部书记冉时卫感触颇深。

  “一亩洋芋只能收入几百块,而进入丰产期的脆红李每亩可收入3000~4000元,还是长效产业。虽然种植的前4年不挂果看不到效益,但可在果树下套种包包菜、红苕等作物,增加收入。同时,不仅政府免费提供果树苗,每年还能领取100元/亩的管护费,可连续领3年,而且有专门的技术指导,完全无后顾之忧。”

  在一次次村民大会上,一户户农户家中,冉时卫都要为大家算算经济账,让大家心中有数。

  账清楚明了,李小明也鼓起勇气决定种植18亩脆红李试一试。两三年间,果树的长势越来越好,李小明还自愿当起了技术“讲解员”和产业发展“宣传员”。

  今年,白云乡规模化种植特色林果已发展到2000亩,涉及农户738户。四个村,村村有了“当家”特色产业,红星村种植香菱1号核桃,红云村种植脆红李,红色村种植车厘子,莲池村种植爱媛38号柑橘。

  特色产业之花正在白云乡盛开。

  盼头

  产业之花开了,后期的技术管理必须跟上。

  在红色村杉树坪社高山特色水果车厘子生态农业示范园内,只见一个个白色的遮阳伞架在果树上。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遮阳避雨技术,为了在果树开花挂果时,降低阳光和雨水对花瓣的损害,延长授粉期,提高挂果率。”任大权是该乡农服中心负责人,他对该项技术推崇备至。

  “这项技术还真是可以,落雨的时候花朵也没有掉落,今年挂果率肯定高。”村民杨代辉也为该技术点赞:“去年果园尝试这种新技术,相信等到大量挂果后,水果的品质肯定更佳,到时候来采摘的人一定会多起来。”

  “这只是种植林果的一个小技术。在村民种植的过程中,每年我们都会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户们指导果树施肥、修枝整形等日常管理。”任大权说,乡政府还通过发放技术明白卡,列好每个时节应做的管护清单,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看到果树长势越来越好,当下,各村村民都在如火如荼搭建钢棚,准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我发展的18亩脆红李长成后,春季可赏花,夏季可摘果,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李小明寻思着,等林果产业发展好后,也招呼年轻人回家,开个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吃上旅游饭。

  望着成片的脆红李花,李小明自信地笑了。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