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龙舞腾跃闹新春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文化 > 正文   |   2018-03-05   阅读量:

  杨友仁

  每年春节期间,地处乌江两岸的武隆山乡,都要承续祖上传下“玩龙舞狮庆新年”的习俗,正月初九夜开始出“龙”,其后六个夜晚都要玩耍,至正月十五元宵夜,玩龙活动达到高潮,然后焚烧“龙体”让其“灵魂”上天才宣告喜庆结束。“锣鼓喧天爆竹响,万人空巷在城乡,龙腾狮舞闹新春,人山人海喜如潮”便是真实写照。

  玩龙的来历

  自古以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儿女都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传说中的龙体“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既有鹿美好善良的气质,又有虎的凶猛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魄力;既有鹰击长空、高瞻远瞩的本领,也有鱼翔浅底的硬功;既有蛇行的神速,也有鲤鱼腾跳的吉祥……人们想象中的龙能翻江倒海,行云布雨,惩恶扬善,赐送吉祥。

  据史料记载,舞龙起源于战国时期。传说有个叫鬼谷子的楚国高士,偶然遇见金角老龙王,遂言:“据我所掐算,近日下雨时,城内有三十六点,城外有四十八点。”骄横的老龙王想打破鬼谷子的掐算,在呼风唤雨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在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发了大水,淹死了不少老百姓。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愤怒,便将老龙王贬下凡间。老龙王为了将功赎罪,登门向百姓赔礼道歉,许诺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确保丰收。后来,人们创造了“龙舞”,用各种姿势让“龙”实现翻腾跳跃,表示欢快的心情,以示制服龙王。并以此活动来表达对玉皇大帝的感激之情,并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寿盈门。

  古代玩的“龙”,分黄、青、白、赤、黑五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唐宋以后,舞龙逐渐成为民间重大节庆的文娱活动。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青云案·元夕》中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云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宋代元宵夜龙舞灯会的壮观景象。到清代,舞龙活动在民间更加流行,场面也更加盛大,舞龙时加上了锣鼓和唢呐吹奏以及“车灯”相伴表演,在爆竹鸣响声中,观看的人们群情激奋,喜浪如潮。

  民间的传承

  据《武隆县志》记载,武隆民间节庆舞龙自明末清初开始盛行。民国时期,乌江两岸的江口、中嘴、巷口、土坎、羊角、白马等水码头,以及火炉、白果等大唐路上的古驿站和鸭江、平桥、长坝都有新年舞龙的习俗。伴随龙队出行的还有“排灯”和挂在竹竿上的鲤鱼灯、蝴蝶灯等形象的“车灯”。另有“幺妹”(男扮女装)、“大头和尚”(头带面具)配合车灯唱词作打趣表演。

  古往今来,凡属要在春节期间举行“玩龙”活动的都会在事前作充分的准备,一是成立相关的筹备组负责统筹指挥;二是筹集活动经费;三是请老艺人编织龙头、龙身、龙尾和各种灯饰;四是精心挑选人员组成玩龙队伍,并提早进行训练;五是组织“车灯”表演队伍;六是安排人员编织点亮龙灯用的“草鞋板”(照明用品),制作“玩火龙”时燃放的“黄烟”和“铁屑钢花”;七是组织鼓锣、唢呐班子热闹“场合”。

  各地负责活动统筹指挥的筹备组成员,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既有组织才能,又是热心公益活动的人士,不仅要运筹帷幄,还要大事小事悉心指挥。

  筹备活动经费一般有三个途径,一是用集体公款出资一点,二是有经济实力的组织和乡贤捐赠一点,三是在群众中分摊一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人保管、收支分明,活动结束时要公布明细账务。

  “玩龙”队伍的挑选及排练十分严格认真,队员的年龄要年轻,身体素质好,热爱文娱活动,有吃苦耐劳精神,特别是在“玩火龙”时要经得起鞭炮炸响的威胁和钢花可能导致的轻度伤身。

  玩“车灯”的一干人马,更要有文艺潜质,既能说又要唱还要表演。特别是扮“幺妹”和“大头和尚”的人员担负着“逗乐”群众的重任,一定得有临场随机应变的表演天赋,时而活蹦乱跳,时而忸怩作态,招观看人群的喜欢。

  “玩龙”一般都在夜晚,为了让龙身“放光”,民间用点亮“草鞋板”来照明。编织“草鞋板”是用竹笺和草纸条,然后放进桐油里浸泡后即可。

  “玩火龙”燃放的烟火(黄烟)、“铁屑钢花”制作最为精细。制作“铁屑钢花”是先找来一些烂铁锅、废旧犁铧,一点一点的砸烂碎细碾成粉末,然后混合“土火药”一道装进一个个拳头粗的竹筒里筑紧筑牢,再在竹节头上钻一小孔安放引信。燃放时大都用竹片把竹筒夹紧使用,避免发生爆裂的风险。

  “龙”体的编织也很有讲究,只有从事多年制作的老艺人才能担当此任。龙身大都用竹、木、纸、绢扎糊成形,“龙头”造型生动逼真,一般都是金角红舌,绿眼紫须。“龙身”以竹片编成筐状,披上精薄轻纱,红、黄绸作鳞,红、绿绸作裙。筒单一点的在竹筐上糊油纸,红笔画成鳞状,再以粗麻布连接起来。“龙尾”也用竹片编织,再进行扎糊彩绘。整个龙身长短以竹筐多少而定,多为单节,每节距离约1.5米,短的9节,长的为17节,最长的有数十节,每节用木棒插入便于玩龙者舞动。

  春节的盛事

  武隆“玩龙”的习俗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是正月初九夜“出龙”,成为城镇山乡春节活动的一场盛事。

  “出龙”之前,各地都要预先告知乡亲父老,有的地方还要张贴安全通知,告诚大家出门观看龙舞时须紧锁家屋,管好小孩,遵守秩序,防止踩踏事故发生。

  在火炉、巷口、平桥等年年开展“玩龙”活动的场镇,“出龙”时一定要按照旧有习俗在场镇中心的位置,举办一个十分壮观的画龙点像出龙仪式。先由活动筹备组的负责人清点龙队、车灯队、鼓乐唢呐班子、维持秩序的人员,然后公布当晚活动行走的路线,再才点亮每节龙身的“草鞋板”,让龙体光彩照人。并在震天的鼓锣唢呐声中请法师或当地有威望的长者,用鸡血或珠笔当众在龙头上“点晴画像”,最后才宣布正式出龙。

  “玩龙”活动是各地春节期间大喜大庆的群众节日,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特别是小孩子们最为高兴,他们既能看到热闹的场面,听到震天的锣鼓唢呐,捡到一些未炸响的“哑子鞭炮”,最为稀奇的是目睹“大头和尚”嬉戏逗趣“幺妹”、双方打情骂俏的搞笑情景。所以在正月初九那天,各家各户都会早早的吃了晚饭,然后扶老携幼早早出门奔向场镇的中心地,不少家庭除了自己全家出动,还要邀请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来观看,共同分享节日的喜庆欢乐。因此,初九到十五的夜晚,凡属举办“玩龙”活动的地方,街道上都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喜潮涌动。

  龙队在人群中走在前面,由“幺妹”和“大头和尚”领衔的车灯队伍、锣鼓唢呐班子或分列两旁,或紧追其后。当天晚上,龙队一定要走到一口水塘或水井处去“吸”水,以示龙体附水,变成为一条有水附身的出神入画的“真”龙。

  接下来,玩龙活动才正式开始,训练有素的龙队在高擎“宝珠”(又称红球、绣球、珠球)者的引领和示意之下开展抬头、昂首、翻滚、折身、高攀、蜷曲、俯身、穿花等表演,一会摇头甩尾,欲抢“宝珠”,一会追逐“宝珠”,飞腾跳跃,一会左盘右旋,忽高忽沦,或似飞冲云端,或似入海遨游,其磅礴的气势、凛然的身姿,把龙的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龙身两侧或其后的车灯队伍,此时也倾力展示自己的才艺,举排灯的小伙、张开蛑壳的姑娘、挑花篮的妹子,划花船的艄翁,浓妆艳抹的“幺妹”,笑容可掬的“大头和尚”和随行的小妹一边表演各自的形象,一边还要高唱“新年好、新年好,神州处处好热闹,家家户户喜盈盈,欢乐祥和笑声高”“过新年、迎新春,山河大地景色美,春潮滚滚迎春到,春满人家万事新”“迎春迎喜迎富贵,接福接寿接财神;欢天喜地过新年,载歌载舞乐翻天”等庆贺新春的歌曲。

  紧随的锣鼓队唢呐队,此时也要卖力地敲锣击鼓和仰天吹奏,为玩龙的队伍喧染喜庆热闹的气氛,他们吹打的曲牌全是欢快、喜庆、激昂的《喜洋洋》《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步步高》《太阳红满天》等欢歌劲曲,把欢乐的场面搅动得沸沸扬扬。

  龙队在街道乡间的宽阔场所,一般都要作较长时间的表演,结束之后,就是顺着行进线路去住户家庭换家挨户拜年。各户人家把龙队拜年当作一件吉祥和喜事来接待,大都要提前准备好一个红包送给他们作利时钱。另有不少人家还会在门前摆上一些瓜子、水果和点心,有的还烧好醪糟开水,让玩龙者们品尝解渴。

  “火龙”的精彩

  无论从前和近代,火炉、江口、巷口、平桥等场镇坚持年年从正月初九开始每晚玩龙,并在十五元宵之夜玩耍“火龙”,让春节“闹新春”的活动达到一个群情激奋的狂欢沸腾高潮。

  玩耍“火龙”,是龙舞活动最为壮观、最为热闹、最为精彩、最富刺激的时候。各地在玩“火龙”时需要组织大量鞭炮、烟火(放黄烟)和钢花来助阵,让长长的龙体接受钢花烈火的“涅磐”,让玩龙的勇士们在满场爆响的鞭炮声、硝烟弥漫的环境中和耀眼飞泻的钢花阵里,接受头顶的鞭炮飞炸、硝烟刺鼻和灼人钢花的严苛“洗礼”。

  这天晚上,人们为了观赏热闹非凡的场面,分享玩“火龙”的欢乐,大多会比往日更早的汇聚到街头或场坝,占领观赏的有利位置,一些好趣好动的人群则紧紧地追随着翻江倒海的龙队潮水般一同行进。

  在玩“火龙”之前,主办方要在场地四周划定安全警戒线,宣布安全规则,避免人群因拥挤发生严重的踩踏或被鞭炮钢花炸伤的事故发生。

  玩“火龙”开始后,场地上立刻变成鞭炮轰响、烟雾漫卷、钢花飞溅和人们惊叫欢腾的海洋。在此起彼伏震天动地的鼓锣和唢呐声中,成百上千枝鞭炮在龙队穿行中轰然炸响,成百上千管黄烟在场地上空弥漫,几百简自制的铁末钢花对着“玩龙“的勇士喷涌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花。一个个勇士们也不愧为赴汤蹈火的血性男儿,大家光着上身,下穿短裤,冒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五彩缤纷的以铁末钢屑漫天银花的闪烁中,英勇顽强地显尽出大无畏的英雄本色,时而曲身、时而蛟动、时而昂首、时而腾跃,让长龙在烈焰火阵中玩得灵动矫健、威风八面、势气如虹、神韵尽显和酣畅淋漓。

  人们观看着“银龙”的肆意腾飞和玩龙勇士无畏“硝烟炮火”的勇气豪情。忘情的奔跑,忘情的欢呼,忘情的吼叫,任凭欣喜的热泪满脸流淌,让极度的喜庆和欢乐汇聚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把春节“闹”新春带来的吉祥和欢悦,深深地烙印在心间,镌刻在城镇乡野的每一个角落。

  玩“火龙”结束后,人们又要把龙体带到水塘或水井边,由法师念一遍“天苍苍,地茫茫,祥龙人间走一遭,今日火化贵龙体,送你入海上天堂……”等话,点火进行焚烧,正式宣布当年春节“玩龙”活动圆满谢幕。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