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电商快车,日子更有奔头”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2-11   阅读量:

李艳晾晒苕粉。

  本网记者 刘毅

  近段时间,白云乡红星村村民李艳比往日显得繁忙不少,一边要忙着自家作坊赶制苕粉,一边还要忙着学车,考取驾照。

  “虽然忙,但日子更有奔头。”1月30日,李艳感慨道,对于今天这样的繁忙景象是往日不曾想过的。

  无心插柳

  2014年对李艳来说是煎熬的一年,大儿子上大学要开支,母亲病重不仅需要高额医疗费,还得常伴床边。虽然丈夫杨建生外出修家电能挣点小钱,但对这个家庭而言如杯水车薪。

  时任红星村党支部书记的谭武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积极帮李艳申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为这个困难的家庭送来了“及时雨”。

  从此谭武芬成了李艳家的常客,两人如姐妹般无话不说。一次巧合,谭武芬碰见李艳正在制作苕粉,便尝了个鲜。

  “这个苕粉口感好,有诀窍?”谭武芬很是好奇。

  “哪里哟,其实制作方法都一样,估计水质好,晾晒的苕粉品质更好。”

  李艳的老实回答,让谭武芬多了个“心眼”,“你做的苕粉品质好,要不挂到我们乡电商网点去试一试呀,说不定能卖出去,而且价格可观。”

  “触电”生情

  种了半辈子庄稼的李艳,虽然对电商这个新词汇一窍不通,但是她对谭武芬十分信任。“干部都在为我想法子,我不能还无动于衷撒。”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白云乡电商网点。

  李成凤是网店负责人,她的工作就是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增加农民收入。几年的摸爬滚打,而今白云乡的土货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且成功闯进主城。

  得知李艳的苕粉口感好、有特色后,李成凤便从电商的发展、优势、特点逐一对她“扫盲”。虽然李艳听得似懂非懂的,但她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试试总没错。

  于是在2015年底,她便带着刚晾好的几十斤苕粉送到网点试一试。

  没过几天,李艳便接到李成凤的电话,希望她继续供货。“每斤苕粉最高能卖到12元,比本地高出近3元,还不用费力吆喝。”尝到甜头的李艳对电商有了好感。

  信心百倍

  几斤,几十斤,几百斤……凭着品质过硬,李艳制作的苕粉吸引了不少回头客。随着销量的提升,在2016年,李艳又添置了制作工具,以前的小院变成了晾晒棚,以前的小厨房变成了小作坊。

  “单卖苕粉,一年下来挣两三万问题不大。”李艳对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她卖了近5000斤苕粉,价格在10-12元/斤,除去成本,纯利润有三万块左右。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李艳说,2018年她有两个目标,一是拿到驾照,买台小货车,方便送货;二是让村里的乡邻都能搭上电商快车,把苕粉做成品牌,让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