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本网记者 湛伟
核心阅读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林果产业作为全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整合笋竹、油料林、木本药材、苗木花卉,通过林果基地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以产业带、采摘园等方式,把特色林果基地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林果产区转化为乡村旅游景区、特色林果产品转化为精致的旅游商品,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和综合收入。2017年,我区完成特色林果新建面积3.8万亩、补植养护2万亩,全区特色林果总面积达到33.5万亩。
我区特色林果发展一路曲折前进,对果农而言真可谓种下了“摇钱树”,走上了致富路。
技术指导到一线
传统种植 效益低
2002年,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实施退耕还林,当地政府结合兴隆村整体情况,考虑到该村地理位置相对而言较低,不适合种烤烟,便引进了甜柿并鼓励当地村民进行种植。
“我觉得这个可以试一下。”村民王时权和堂弟王建丰商量后,便决定抓住这个机遇,以每株2.5元的价格购买果苗,分别栽种了8亩和7亩地。
“甜柿,少部分挂果在3年左右,5年左右整体挂果,往后年年挂果。”2005年,王时权的柿园获得初收,可是结果却不如想象中的好,产量低,也卖不起好的价钱。
“为什么我的甜柿挂果后,个头较小?”王时权向专家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仙女山脆桃
“甜柿质量除了与种植地的土壤有直接关系以外,对果树的管护和管理也必不可少。”专家了解到,原来,王时权怕在果树前期的投入过大,后面又没有好的收益,所以对果树管理较少,放任其自由生长。
“王时权‘只栽树不养护’的种植方式,曾是我区传统林果种植的真实写照。”区林业局产业科科长徐铭说,我区多山陵地貌,林果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户零星种植的传统种植模式占主导地位,“广种薄收”“只种不管”“靠天吃饭”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农业公司、种植大户和农村合作社的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低,经营水平低下,商品化率不高,林果面积、产量、产值互不匹配。同时,城乡“二元经济”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劳务费用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水平的提升。再者就是科技人才匮乏,科技支撑的不足,许多果苗嫁接、高接换种等专业技术,还是需要专业的科技人才进行指点传授。
所以创新,突破传统种植势在必行。
布朗李
规模种植 促增收
近年来,区林业局、区农委为规避传统种植模式的弊端,广泛推广规模化种植,并搭好平台,邀请特色林果产业类的专家及“三区科技特派员”来武传道授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林果企业改变其经营模式,促进效益。
“2017年,自家的7亩甜柿,经过修枝整形,产量达到了4000余斤,而且较往年的甜柿而言,个头更大、品质更高。”王时权高兴地说,去年因为天气好,规模化的种植加之技术到位、管护得当,甜柿获得了大丰收,净收入都有2万多元。
汉平蜜柚
王时权的成功并非只是个例,如今,文复乡已经成为我区乃至全市出名的“甜柿之乡”。
当然,在这方面“羊角猪腰枣”也有十足的话语权。
近年来,羊角镇引进远达枣业公司,共同破解技术等难题,将外地大枣同本地优质猪腰枣进行高位嫁接,培育出肉脆皮薄、口感极佳的猪腰枣。并采用“公司+基地+大户”的模式,免费发放枣苗,农户的积极性大为高涨。紧接着,一批经验丰富的科技带头人,常年奔走于各个枣园,指导枣农不断改进技术。
同时,将“自生自灭”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渐转为“穴贮肥水”“地膜覆盖”“花期喷硼”“开甲管理”等精细化科学管理模式,让不少枣农受到了实惠,枣子的产量也得到了一定增长。
火炉猕猴桃
参加博览会,通过专家评定,“优良品种称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中国枣产品金奖”等诸多金字招牌,让猪腰枣名声大震,羊角亦成为“重庆市枣子之乡”。
“甜柿”“猪腰枣”的成功,在我区广泛的特色林果种植中只是一道缩影,这样的例子在我区不胜枚举。近年来,我区通过多年选优、培育、推广和品牌打造,至今,武隆猪腰枣、火炉脆桃、鸭江翠梨、文复甜柿、巷口黄腊李等特色林果也逐步凸显品牌效益,成为当地林农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7年,我区打造特色林果“十亿级”产业链成效初显,已扶持林果种植企业20余家、果业农民合作组织47个,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初步建成乌江河谷猪腰枣产业带、鸭江——平桥——白马梨子产业带、文复甜柿产业带、火炉——巷口桃李产业带、巷口——仙女山——土坎特色林果休闲采摘带等一批优质林果基地。
鸭江翠冠梨
截止2017年底,我区特色林果产业取得了规模化的增收,猪腰枣种植面积约1.7万亩,总产量达1500吨;脆桃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达2500吨;翠冠梨种植面积约2万亩,总产量达7500吨;柿子种植面积约0.9万亩,总产量达3000吨……丰富的林果资源为果农们带去了实惠的经济价值,此外,核桃、板栗、花椒等林副产品和草莓、蓝莓、樱桃、枇杷、葡萄等采摘园也是部分农户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听说平桥镇的翠冠梨挂果了,梨子口感非常好,自己去采摘还能打折,走起不?”“老张,这周末我们一起去火炉镇摘脆桃。”“陈哥听说仙女山镇的葡萄熟了,哪天我们带起娃儿约起去摘葡萄哦。”……
在武隆,如今一年四季你都能听到这样的“约会”声音。
羊角猪腰枣
提质拓展 谋发展
我区特色林果种植产业相较传统进步显著,但武隆人不止步于此。只因我们知道,为保长远发展,仍然需要提质增效。
“接下来,我区将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产业聚集区为着力点,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补齐第二产业短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品牌林果产品。”徐铭说,将从扩量转为提质,推动低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向高投入、高效益的集约型经营转变,重点支持种植面积在30-50亩、100-200亩的果园、药园、竹园通过精耕细作实现提质增效,以“小精品”联建“大产业”;以“三变”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模式,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特色林果产业基地“统”起来、“管”出来,盘活地权、林权,搭建统一经营、利益共享的生产、经营机制,提升特色林果基地产能,使果农、林农享有更多发展“红利”;依托仙女山、白马山、乡村旅游的升级提档和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突出打造芙蓉湖万亩环湖花果园、火炉万亩桃李园、土地万亩竹林养生园、巷口城郊万亩花果山、鸭江万亩梨果园等特色林果综合产业园,融合森林人家、田园客栈、生态庄园、康体养生、科普教育等旅游形态,促进特色林果基地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林果产区转化为乡村旅游景区、特色林果产品转化为精致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工艺的展示平台,提升综合效益、品牌效应和产品附加值;以乡镇为单位,建成一批经营者相对固定、经济效益显著的林果科技示范基地,普及推广标准化栽培及丰产管理技术,使之成为果农、林农创业的起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