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隆山更清水更秀——我区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侧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8-01-17   阅读量:

  本网记者 陈江容 湛伟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这一提法,对武隆而言,恰到好处。

  近年来,武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契机,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六个更加的要求,充分发挥武隆生态优势,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如今,我区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次级河流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以及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推进情况,成绩显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饮水思源重保护

  “水清亮得很,放心喝。”和顺镇核桃坪村村民田维奉一回到家就拧开水龙头,接起一瓢水直接往嘴里灌,脸上露出喜色。

  田维奉的“骄傲”是有原因的。在离家300米远的庙坪水池已翻修投用,成了一家人饮水的保障。

  “以前这个水池很糟糕,水池浅、淤泥深,一下雨,水池里的水就呈黄色,且带着异味,加之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水池就是个摆设。”

  “一直盼望着在家里喝上一口干干净净的水,没曾想,转机在2016年出现了。”田维奉说,。

  2016年,和顺镇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脱贫重点保障项目,实地勘察、整合优化现有水资源、设计方案,争取到扶贫和水利6万元资金投入,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指导原则,推进了庙坪水池的重建。同年9月,庙坪水池正式开工建设。

  “饮水要思源,更要注重保护。”该镇人大主席蔡洪说,如今,和顺镇正在着手打造乡村旅游,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必不可少。为此,该镇针对辖区内各村社,由专人负责各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在河长制实施以来,该镇还加强对管辖区域内的河流定期开展巡河清理活动,以保证水源地的干净整洁。

  和顺镇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种种举施和成效,在我区各个乡镇中不胜枚举。

  根据区环保局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从今年水质监测的情况看,辖区4条主要河流中,芙蓉江、石梁河分别达Ⅱ类、Ⅲ类水域功能要求;乌江、大溪河除总磷外(上游来水总磷超标,我区出境断面总磷含量低于入境断面),其余指标达Ⅲ类水域功能要求;辖区其余7条次级河流水质均满足Ⅲ类水域功能标准。芙蓉江省界交界断面水质保持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个,水质达标率达100%,其余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面源污染得狠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区农委农技中心负责人廖江对这个基础很是担忧。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复合类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使用,以及农用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造成了耕地土壤被侵蚀,再加上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土壤承受了‘二次伤害’。”廖江说,农作物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中生长,不仅会影响到农作物产量,更为严重的是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土壤遭受污染后,土壤的自净能力下降,影响到地下水源的品质,危及饮水安全。此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不仅是在土壤中传播,还可以在大气圈、水圈以及生物圈中传播,危及到生态安全。

  “过度依赖化肥、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浪费肥料资源,而且破坏耕地质量、加剧面源污染。”廖江说,为此,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既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随之落地,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我区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升,对促进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15-2017年,3年来全区化肥使用量(纯量)逐年下降,由17809吨降到17608吨;3年来共计减少不合理施肥2243吨,在施肥结构和使用量上,农家肥每亩增施300公斤或秸秆还田200公斤,亩减氮肥量2公斤,磷肥1公斤,亩增加钾肥1公斤,总计减少用量2公斤。

  “通过化肥零增长行动,土壤地力得到了提升,肥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环境面源污染得到了改善,农作物品质得到了改良,生态效益显著。”廖江说。

  垃圾处理要规范

  在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城区的垃圾处理规范化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去年3月,区城市管理局通过组织召开“垃圾收运三进推进会”,收集到各方意见和建议。会上,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前全区垃圾处理的问题所在。“当前,将主干道作为垃圾堆放点和收集点,有四个不相符,一是与武隆升区后的发展水平不相符,二是武隆旅游发展不相符,三是武隆城市管理与交通发展不相符,四是当前环保大督促的要求不相符。

  改变垃圾收集点、调整收运方式有利于提高主干道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有利于方便居民投放垃圾。”该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垃圾收运“三进”(进单位、进小区、进社区工作)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是环保工作之需,是便民利民之举,是提高道路干净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建立环卫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

  说干就干。自实施“三进”工作以来,区城市管理局实地走访79个社区、小区,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后,投入500余万元,购置了95个垃圾挂钩箱、10辆收运车,新增了49名环卫工人,专门从事垃圾收运“三进”工作。

  “如今,通过日清运、日消毒、日冲洗、日更换的方式,日均清运垃圾达80余吨,街道干净多了。”该负责人还表示,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集中力量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也是环境治理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区还强化了对河流船舶污染的监管和治理,海事部门通过与辖区内水域船舶经营业主及水运企业签订船舶防污及水上环境保护责任书,并为船舶添置符合水上交通环保要求的垃圾箱、船舶污油水回收桶等,对芙蓉江水域航行船舶的垃圾、油污水等污染物实行强制回收,集中处理。利用闭路监控、巡航监督等手段,加大对区内水域船舶的监控力度,防止人为污染现象发生。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