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有通途——武隆交通扶贫纪实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8-01-15   阅读量:

白马山环线公路完工。

  本网特约通讯员 陈庆发

  这几日,温度又下降了,山里云雾缭绕,站在仙女山镇荆竹村桐梓园的山顶放眼望去,只见渝湘高速、渝怀铁路横跨乌江峡谷,而巷白路、巷双路则环绕在乌江的两畔,成为乌江画廊上一道美丽风景。

  一位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王良,指着进山的公路感慨说道:“如果不是当年党和政府下了狠心,带领我们修路,城里人根本就来不了我们这儿,我们也不知还要穷到什么时候!”

  其实,村民王良这翻话语,道出了武隆交通建设助力众多山里人脱贫致富的心声。

土坎乌江大桥建设。 (徐强/摄)

  A 追忆往昔——伤心路事

  “这条路,真难修,全是坎,净是沟,叫汽车到这都打误,全靠毛驴往外肘。这条路,真特殊,这些年来没人铺,春耕化肥运不进,山里的柿子运不出,老百姓急得哇哇哭……”

  赵本山小品《三鞭子》里的这段经典台词,也是曾经我区交通滞后的真实写照。

  武隆境内山水如诗如画,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曾因交通不便,这些独特的生态山水,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一道“拦路虎”,让山里人苦不堪言。

  说起村里以前没有公路的情形,70岁的和顺镇周家山村原支部书记郑云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语:“我们村穷就穷在这路上,因路不顺畅,农用物资难运进来,种点洋芋、苞谷都运不出去。2013年春节,县民政局给村里贫困户拉了一车救济物资,天雨路滑,车子走到半路就进不来了,我组织村民费了好大劲转了好几次才搬了进来。交通跟不上,村民致富路子施展不开,居住条件也无法改善,村里有好几个小伙子错过了结婚年龄,至今还打着光棍呢!”

  与武隆城区遥相对望的巷口镇走马村,虽距离城区不远,但因进村道路一直都还处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态,村民们倍受“蜀道难”的困扰。这里种的蔬菜、水果等这些在城里价格不菲的农产品,过去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收入,只好守着大山过穷苦日子。“路不通,卖不成。蔬菜、水果这些东西堆着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东西烂掉、坏掉。”走马村一位70多岁的龙姓老农感慨道。

产业发展了。 (代娟/摄)

  再来说说仙女山镇荆竹村桐梓园,早年由于没有进出的公路,这里的村民进城赶集,只有沿着山崖下到乌江边的榭香沱,然后再乘坐自己用木头制作的小木船才能走出大山。1983年,曾发生过一次沉船事件,十多名乘船者无一人生还。

  ……

  这一幕幕揪心路事在武隆大山里还有很多很多。

  交通发展的滞后不仅制约了山里人的出行,更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隧道整修。

  B 穷则思变——倾力铺筑路

  摆脱贫困,走出大山,成了一代又一代武隆人的梦想。然而,一个深受大山制约且早年靠国家政策扶持过日子的国家级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路究竟在何方?

  1982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我区开始引进被誉为“绿色革命”的脱贫产业——烤烟种植,才使武隆从极其落后的传统农业中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但“无路、无水、无电”的三无现象却没有根本改变。

  要想走出山门,必须打开山门。1985年,不愿再煎受“蜀道难”的武隆人,靠烤烟经济的原始积累,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开始向大山挑战,在乌江悬崖绝壁上整整用了5年时间,凿通了武隆走出大山的第一条经济通道——巷白路。从而结束了武隆仅靠319国道和乌江航道进出大山的历史,铸就了“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

旅游旺了。 (王俊杰/摄)

  一路通,百业兴。在初尝交通带来的“实惠”后,武隆人更是举全民之力,一边大兴交通,一边发展产业。先后修建了乌江大桥、巷江路、巷双路、双白路、武道路、鸭大路、火白路等通往26个乡镇的产业路,并从单一的烤烟产业发展起了旅游、水电、蔬菜、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让大山焕发出勃勃绿色生机,有效带动了41万武隆人民的脱贫致富。

  后来,“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人,借助重庆直辖带来的新机遇和政策扶持,把发展的眼光看得更高,更远,不仅逐年加大对乡镇和农村道路的升级改造,而且还打通了连接周边道真、务川、彭水、南川、丰都、石柱、垫江以及武隆段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南涪高速、涪南铁路等“交通大动脉”,让武隆驶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通道。

  到目前为止,武隆建设公路总里程超过5000余公里,26个乡镇实现畅达,1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双百”目标。使昔日“蜀道难”的武隆,初步形成 “六纵四横”的交通网络。

武仙路复线

  C 还看今朝——希望在路上

  如今,一条条公路,盘绕在武隆绵延的大山里,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织成了新农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铺就了山里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路通了,交易活了。“现在硬是方便,随时都有商贩把化肥、农药、饲料和各种小商品送到家门口,家里种养的烤烟、蔬菜和肥猪,再也不用人力背运就可运进城。”和顺镇青木池村村民陈先兰说起交通带来的便捷,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路通了,民心顺了。“过去我们读书那个年代,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一遇雨天,更是满身稀泥。”说起交通带来的变化,仙女山镇荆竹村副村长张永江更是激动不已,“现在路修好后,通了客运班车,学生娃娃些乘上了‘幸福快车’,安全,便捷,大家心里也舒坦了!”张永江一脸欣喜。

高速公路通畅了。 (徐强/摄)

  路通了,旅游火了。便捷的交通,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山水,不仅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向武隆观光旅游,而且还成功探索出“旅游+N”的扶贫开发模式,全区开发打造出260多处乡村旅游景点,让武隆人赚足了“旅游金”。2017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

  路通了,村民富了。火炉镇徐家村肖家堡组自2015年把这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通组公路解决后,贫困户陈方伦次年借助交通优势,将原来喂养1头母猪扩大到5头,当年增收达2万元,一举摘掉“穷帽”……据统计,仅2017年,我区完成减贫人口1013户2996人,完成脱贫任务的120%,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4%,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6982元。2017年11月9日,我区获市政府批文,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面对交通带来的大发展,武隆将依托现有的交通基础体系,着力打造公路、铁路、水路、空中“四位一体”的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大力实施“八大战略行动计划”和“三大攻坚战”,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宏伟目标大步前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