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副业变“富业”
——我区草食牲畜产业发展综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1-11   阅读量:

规模化养殖

  本网记者 李柏翠

  核心阅读

  草食畜牧业一直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方向。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山羊、肉牛为重点,兼顾其他特色草食畜种,坚持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草食畜禽良繁体系与牧草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建设现代草食畜牧业。

生态放养

  扩大养殖规模 让村民的养殖热情火起来

  “这一批羊养得好哦,吃的都是‘绿色食品’。”时值年末,正是山羊出栏的高峰期,黄莺乡黄莺村的村民李继国正陪着顾客在羊舍里选羊。“以往都是我们自己宰好了羊,拿到市场上去卖,现在有的顾客直接上门来选购,这羊啊,销路完全不用愁。”2017年,李继国养羊130头,已出栏30头。

  说起自己的养羊路,李继国十分感慨,“还是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好啊,建羊舍,政府有补助,养殖,政府有补贴,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为我们指导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养羊,让曾经为温饱发愁的他如今过上了富足平稳的生活。

  李继国的故事只是我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上的一个微小缩影,近年来,我区以巷口镇、火炉镇、双河镇、桐梓镇、土地乡、接龙乡、赵家乡、江口镇、文复乡、黄莺乡、大洞河乡、沧沟乡、和顺镇和白马镇14个乡镇为基地建设,到2020年,将实现发展20只以上山羊养殖户7000户;其余12个乡镇共发展20只以上山羊养殖户3000户。新建、改扩建圈舍(高床)75万平方米,种母羊存栏达到20万只。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区规模羊场达到115个,存栏21.2万只,出栏19.5万只,同比增长12.1%;规模牛场46个,存栏7.1万头,出栏3.7万头,同比增长8.8%。此外,我区还积极发展肉兔等其他特色草食畜种,到2020年,将建设存栏5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00个。新建、改扩建圈舍60万平方米,饲养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和川南山地黄牛种母牛4万头。建设1个存栏1000只种母兔的种兔场;建成10个存栏2000只种兔的扩繁场;建成400个存栏500只种兔的商品场。

板角山羊

  强化各方措施保障 让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壮起来

  草食牲畜产业链是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全区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2017年5月,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武隆区加快草食牲畜产业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年出栏肉羊达到3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000吨;肉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牛肉产量达到5500吨;奶牛存栏量达到0.1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750吨;肉兔存栏达到60万只,兔肉产量达到4000吨;牛羊屠宰加工销售分别达2万头和20万只,产值达到5.18亿元,种草养畜(黑麦草、青饲玉米、甜高粱为主)累计保留面积达到12万亩,年加工秸秆总量达到60万吨,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全区草食牲畜产业链总产值达17.58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区把草食牲畜产业链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区上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畜牧、发改、财政、扶贫、商务、水务、交通、林业、招商、国土、地税、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草食牲畜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重大事项决策处理,资金整合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搞好该项工作。

“绿色食品”养好牛

  在投入上,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启动银行贷款等多方参与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区财政4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草食牲畜产业链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投母还羔、投放实物等形式,对大型养殖场(小区)、种畜禽场、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畜牧、发改、农业、扶贫、水务、交通等部门每年整合各类专项资金2000万元,通过项目争取草食牲畜产业链扶持资金。政策扶持上,区上加大对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的贴息力度;将规模养殖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优先保障和解决草食畜牧业发展生产用地,企业和养殖户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等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用水用电等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畜禽养殖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环评机构要在收费上给予优惠;认真落实国家农业保险政策,在做好种母牛、奶牛补贴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补贴和保险范围,增强草食牲畜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的能力,有效保障草食牲畜产业链发展安全。科技推广上,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应用推广,重点推广牛羊繁殖改良技术,在加强优良地方品种保护工作的同时,按产业布局要求,立足新品种、新类群培育,明确主推品种,加大肉牛冻配改良、肉羊常温人工授精改良步伐,筛选出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的杂交组合模式。

武隆羊肉热销

  推进生态循环体系建设 让农村的人居环境美起来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猪、养羊或养牛的传统,乡野间弥漫的牛羊粪便气息几乎成了农村特有的一种“标识”。但是随着畜牧业产业的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牲畜粪便的污染问题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存在。

  今年六月,在巷口镇石龙村的鑫泰园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圈舍里面敲敲打打,标准化建设的圈舍,被拆去了一半。一问才得知养殖场将引进一套排污处理设备。“设备运行后,整个养殖场的粪水和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虽然花费不菲,但合作社负责人郑治忠反复强调,这钱花得值!

  “我们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区环保局水污染防治科科长谢川涛表示,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沼气配套、雨污分流、干清分离、净污分开,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做到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鼓励和支持在大型养殖场和规模养殖较为集中的地方生产有机肥料,利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综合利用。

肉兔养殖

  延伸产业链条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现在到武隆耍,碗碗羊肉不仅可以现场吃,还可以包装带回家,巴适得很!”游客顾女士来自重庆主城,一直都很喜欢吃武隆的碗碗羊肉,现在,在武隆各大电商服务点以及网上平台,都能买到包装便携的袋装“碗碗羊肉”,让游客能把这一美味带回自己家,分享给亲人好友。

  “我们通过延伸山羊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从养殖到加工到物流形成一体化的畜牧产业集群,推进畜牧生产经营产业化。”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碗碗羊肉的包装上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来,全区还将积极打造“武隆碗碗羊肉”特色餐饮;扩大生产销售规模,开发羊肉干系列、熟食羊肉礼品,观光牧场、体验牧场、牧业科普场、肉羊认养牧场也将逐步建设发展,通过牧旅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不仅如此,全区还将积极推进品牌化战略,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多渠道宣传有机羊肉、绿色牛肉、有机蜂蜜、武隆板角山羊,加大营销推介,做大做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特优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让品牌走出家门,走向世界。积极探索“产地销售+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鼓励畜牧企业创建“互联网+畜牧”电商平台,培育畜牧电商新亮点,支持依靠天猫、京东等载体,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电商产业集群,走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