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芬芳桑梓情
——记“十佳乡土人才”获得者谭华胜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8-01-09   阅读量:

谭华胜把养赶出圈舍。

  本网记者 付琳眉

  在巷口镇黄金村余家槽,坐落着一家“大燕窝休闲农庄”,农庄主打烤全羊。走近4000多平方米的羊舍,外墙上的牧羊图栩栩如生,“陇上羊蹄塞草烟”诗词句古雅逸趣,更甚者,竟未闻见一丝羊粪的臭味。

  细问之下,农庄的主人谭华胜自豪地说:“我这羊舍的门道可多了!”

  养羊:体系无害化

  “‘大燕窝’的羊肉很新鲜,有嚼劲,好吃!”芙蓉西路的吴小姐评价。

  “秘密就是半放牧半圈养,再加上草料纯天然。”2012年,谭华胜组建武隆县博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标准化羊舍,流转荒山1200余亩作为放牧区,流转土地300余亩种青储玉米,不破坏生态平衡,发展羊业。

  配套设施完善后,谭华胜搞起了“山羊体系”。“山羊体系记录着每只羊从出生到20斤到50斤的生长情况,并且可以追溯其父辈、祖宗。”谭华胜解释道,这样可以确保无近亲繁殖,提高了羊子的质量和抗病率。

  羊舍门口挂着一块“渝东黑山羊基地”的牌子,不远处还有科研基地和专家团队。谭华胜说,渝东黑山羊是武隆地方品种,退化严重,科研就是为了保护壮大黑山羊,也让顾客放心安心,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种果:生态产业链

  从羊舍往回走,小路两旁满是枝丫。

  “我们种了李子、葡萄、猕猴桃等水果,400多亩,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四季。不仅如此,果树下还间作套种了莲白、茄子、辣椒等蔬菜。”谭华胜说,水果蔬菜现摘现吃,十分新鲜,深受顾客喜欢。

  “除了新鲜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水果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原来,谭华胜引进了“高床生物发酵技术”,变羊粪为生态肥。谭华胜介绍,传统模式处理粪污,需要工人每天打扫。而生物发酵,山羊住在二楼,粪便经过通透的地板排到一楼,与米糠秸秆等混合、发酵。

  发酵后,“变废为肥”,用作果蔬的肥料。不仅羊舍少了臭味,肥料也够好够生态,还节约了人工打扫成本,充分实现了循环利用。

  科学的种养融合,羊儿长得肥嫩,果蔬也长得饱满水灵,难怪“大燕窝”农庄夏季每月接待人数可达3000人次。

  送苗:产业增收路

  余家槽是谭华胜的老家,看着农庄终于扎根做强,他开始盘算怎样才能帮乡亲一把。

  黄金村有43户贫困户,他们或无技术,或无资金。谭华胜思前想后,决定帮他们发展产业。

  因地制宜,家中劳动力能够养羊,他便免费提供5-10只种羊,技术、管理全免费,同时谭华胜还与村民们签订合同,按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回收山羊。无力养羊的,谭华胜也支持其种果蔬,同样免费提供技术和肥料,并聘请专业人员帮助村民打理田间地里,果蔬的所有权全权归村民,农庄成为村民们最大的果蔬收购站。

  “谭华胜不仅高价流转我们的土地,给我们提供种苗、技术,每年给种水果补助1500元,还以100元/天雇佣留守的村民在农庄干活,资助2名大学生,方方面面都尽量在帮扶大家。”村民雷章明说,这样一来,大家不用出门,人均月收入都达到了5000元。

  “有能力尽份心出份力也算是我的福分。”谭华胜望着山坡上的羊儿说道,这还不够,他还准备着手修山羊科普馆、建气泡酒店,让黄金村越来越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