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乡村孩子的梦想
——记石桥小学少年宫优秀负责人李洪生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1-04   阅读量:

辅导二胡课程

  本网记者 刘毅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面向乡镇学生免费开放。

  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2013年确立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以来,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校园文化、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作为负责人的李洪生,一直把少年宫建设的重担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让少年宫真正成为点燃孩子们多彩梦想的乐园。

  让家长放心 让孩子出彩

  “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问题,校方经过反复研究,先是在2012年确定了以本土特色木叶吹奏为核心的民族民乐特色班,2013年少年宫活动开展后,在将这些特色班延续下来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特色课程,确保孩子们都能从中受益。”李洪生说。

  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让孩子们校内校外都能健康成长,李洪生作为负责人,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协调老师进行辅导,还要从细节上手把手进行管理,加班加点制定方案,与学生、家长、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查找问题,又制定新方案进行讨论……李洪生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懈怠。

  付出总会有回报。

  “就拿冯贵有来说,他是六年级的住读学生,以前课后生活单一,自少年宫开办后,他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的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让老师和家长都放心不少。”李洪生说。

  冯贵有只是该校少年宫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现在,孩子们不仅能从少年宫中学到知识,放飞梦想,还能拓展多面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开特色课程 实现全面发展

  在少年宫开办之初,李洪生便想着把学校“木叶踏歌,乐美童年”的办学理念与少年宫活动开展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把木叶吹奏从田间地头引进课堂,搬上舞台。开办了木叶、二胡、唢呐、葫芦丝四个民族音乐特色班,彰显民族文化。并在全区乡镇中首创建立“木叶工作室”,让名师引领一批教师,让教师带动更多的学生会吹、会拉、会弹、会唱、会跳,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教学中体会幸福。

  “农村孩子也需要全面发展。”李洪生说,依托篮球、足球等多个兴趣班,在彰显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少年宫在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学生艺术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主阵地。

  “刚开始参加木叶吹奏训练时,我只能吹出‘呜呜’的声音,现在不仅吹得棒,而且许多同学都找我学呢。”如今已经上初中的学生罗贵鑫说,少年宫不仅让他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小学时光,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都还有很大帮助。

  编校本教材 传承本土文化

  “只是‘小打小闹’不行,要想少年宫更有意义,更出彩,还得让少年宫发展与本土文化和学校内涵之间实现相互融合。”该校老师晏萍鸽说。

  于是,李洪生还根据实际,在听取老师意见建议、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了少年宫辅导老师编写了《木叶吹奏》《唢呐》《小木叶大梦想》等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编写既弥补了我们本土文化的空白,让这些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同时,也让乡村学校少年宫彰显了更多意义。”谈到校本教材的编写,李洪生颇为满意。

  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石桥小学少年宫从无到有,真正成为了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和学习的“课堂”。在2016年“寻找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典范”活动中,该校“优秀负责人、优秀辅导员、特色项目”均榜上有名。

  谈到这些年的少年宫的发展,李洪生说,“虽然农村条件差些,但看到孩子们能在少年宫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点燃他们的多彩梦想,我的这些付出都算不了什么。”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