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叶吹响童年乐章
——记石桥小学少年宫优秀辅导员张麒麟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   2018-01-04   阅读量:

木叶吹奏

  本网记者 蒋颖

  每天下午3:40,在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的木叶工作室里,准时传出一阵婉转悠扬的旋律。工作室内,张麒麟嘴里含着一片叶子,正在教学生们吹奏木叶。

  石桥乡用木叶吹奏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木叶之乡”之美称,石桥人积淀的木叶文化成为石桥小学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

  现在,在石桥小学80%的孩子能随手摘一片木叶就吹出美妙的歌曲,然而这一切都与张麒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密不可分。

  民间艺术扎根乡村学校

  张麒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土家族知识分子家庭,受长辈影响,小时他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爷爷会弹奏一些民间乐器,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曾随手摘下树叶吹的一首名为《锣儿调》的地方小调,从那时起,我就和木叶结下了缘。”

  “1998年,我在学校吹木叶的时候,有不少孩子对木叶吹奏感兴趣,只要有孩子想学,我就手把手教。”张麒麟说,慢慢地,学习木叶吹奏的学生越来越多,自己便向学校领导建议开设“木叶吹奏”兴趣班,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培养学生民族艺术情怀。2011年,石桥小学将木叶吹奏这一民间艺术引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教学,当时,木叶吹奏被纳入四个特色班里。

  这一教就是19年。19年里,上百、上千的学生学会了木叶吹奏,张麒麟还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一起参加演出,把木叶吹奏带到乡村和城市,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项民间技艺。

  多年来,张麒麟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独立编著了木叶吹奏校本教材投入到少年宫教学使用,发表有《木叶吹奏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多篇论文,先后在酉阳、福建等地开展木叶吹奏艺术交流活动。几年来,通过少年宫这一平台培养的木叶吹奏学生有上百人,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传承和保护当地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快乐理念充实课余生活

  每天下午放学后,从3:40至4:20,在校住读和学校附近的孩子,都可以在学校的少年宫里,学习木叶吹奏、二胡、唢呐、葫芦丝等民族乐器。

  “如果没有加入特色班,我可能永远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有了乐器相伴,等待父母的日子,不再那么孤单和漫长。”张学敏说,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同学和她一样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常年进城打工,他们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枯燥。

  张学敏刚进入石桥小学的时候什么乐器都不会,经过几年来的学习,现在木叶、二胡、葫芦丝等乐器信手拈来,更成为同年级里木叶吹奏的佼佼者。

  和张学敏一样的还有马心睿,在学习木叶吹奏后,性格更加开朗,更有自信心,更愿意展现自己了。

  “学校的农村孩子多,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往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可以购买吉他、钢琴等乐器。恰好,木叶吹奏很方便,不花钱,学会后用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就可以吹奏出悠扬、婉转、美妙的乐曲,随心所欲的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张麒麟告诉记者。

  “乡村学校少年宫对农村孩子,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具有特殊意义,让他们学习到一技之长,还能度过一个愉快的放学后时光。”张麒麟说,乡村学校少年宫既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匮乏、课外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留守儿童失管失教等问题,又使农村青少年在这里学到专业技能,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为文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他们放学后的生活更加丰富。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