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来谷”建“稻”梦空间
——我区打造农村电商品牌之五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12-11   阅读量:

丰收的季节

  本网记者 蒋颖

  核心阅读

  11月30日,我区市民陈明亿荣登“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榜”。他的上榜,与其带领附近村民搭建“凤来谷”这一电商平台,售卖生态的“秋田稻”致富分不开。

  5年时间,“鳅田稻”由名不见经传的稻谷,到如今核心示范区达300亩,带动4个乡镇1174户农户养稻鳅2000余亩,年产优质水稻700吨以上、泥鳅60吨以上,并成功列入国家级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名单。

生态养殖

  “鳅田稻”缘何畅销?

  创始人陈明亿最有发言权。

  触电网购尝甜头

  2010年,陈明亿从西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两年,后回到家乡——凤来乡。

  凤来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属半高山生态区,污染小环境好,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培育生产出的大米远近闻名。

打包发货

  “传统水稻种植效益低,让很多村民丢下土地,去城里打工。”陈明亿说,当时想着这么好的米,这么好的土,这么好的水,就这样撂荒实在是可惜,再加上当时国内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大家的心,“让家人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成了他的愿望。

  2012年,一番考察后,陈明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80亩田土。

  “肯定不能沿用传统模式种稻谷,这样没优势,没特色。”陈明亿说,当时想着,如果在稻田中养泥鳅,泥鳅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稻田里的微生物又可以作为泥鳅的饵料,这样两者“优势互补”,纯天然种植,对稻谷的品质提升大有帮助。

插秧苗比赛

  土地承租下来后,他就着手种植了。秋收时,陈明亿收获了4万多斤稻谷。“辛苦一年,每个环节都参与了,没用肥料和农药,这么好的稻子要是按市场价1.2元每斤卖给收购商,要亏本,而且觉得不甘心。”

  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决定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为这些稻谷注册品牌、设计包装后在网上售卖。

  经过10来天的苦思冥想,他加工设计了“鳅田稻”商标,将一部分大米送给亲戚朋友品尝,一部分拿到淘宝网上试销,标价16元每斤。没想到他的大米在网上很受欢迎,短短一个多月4万多斤大米全部卖光。

  网上销售成果让陈明亿倍感意外,由此他发现了“互联网+”的潜力,还看到了城市居民对优质粮食的大需求量,于是决定继续做下去。

鳅田稻

  转型升级获成功

  种稻谷的艰辛和销售的成果让他领悟到:生产一定要标准化,种植过程、产量、质量都要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而且一定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2013年,陈明亿重新升级种植模式,在该乡高楼村枫香堡流转300亩田土作为示范基地,开始走标准化生产之路。

  “标准化的核心,就是全程可控,我从购种、施肥到用工,各方面监督。”陈明亿说,管理格局上,他们采用了“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管理模式,管理环节上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这样鳅田稻的产量、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丰收的喜悦

  为进一步拓宽“鳅田稻”的销售市场,他组建了团队,专注网络销售,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凤来谷”电子商务网站等网络销售渠道,开辟了农产品新型销售平台,客户不仅可以直接在线购买,而且还可以通过监控视频了解水稻种植全过程。

  2014年,通过微博、淘宝店、“凤来谷”等电商平台,稻谷卖了370多万元,不光自产的25万斤稻谷销售一空,通过订单收购,周边农户的稻谷也卖了个好价钱。

  不仅如此,每年稻谷收割完后,陈明亿会在网上邀请游客到稻田里进行抓泥鳅、抓鲫鱼比赛,这些体验活动是他宣传和销售泥鳅的重要手段。去年,仅依靠着泥鳅,他就收入了200多万元。

稻田捉鱼

  有机种植同致富

  初冬,凤来乡高楼村村民陈遵志望着自家的40亩稻田,拿出手机将已经被切割得已看不出形状的稻田按下了快门键,留影为念。随即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鳅田稻’大丰收喽,要买的抓紧了!”

  “今年,我家的鳅田稻卖了6万多元,在稻田里套养的鲫鱼、大闸蟹又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谈起收入,陈遵志喜不自胜,他是怎么也没想到,种稻谷也能给他带来这么丰厚的收入。

  在鳅田稻获得市场认可后,陈明亿发动乡亲一起种植,共同致富。

生态杀虫灯

  “目前我们种植的鳅田稻亩产600多斤,市场零售价在每斤16元左右。”陈明亿介绍,普通稻谷虽然亩产1200斤,但每斤售价仅为1.2元。鳅田稻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走的是有机农业路线。田地里的泥鳅每亩出产200斤左右,零售价30元每斤。

生机勃勃的稻田

  陈明亿说,目前稻谷的供种、育苗、施肥、收购,其步调都是一致的。通过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淘宝店销售,最后会根据销售收入进行利益分成。比如:某户今天收获5000斤鳅田稻,公司收购时直接支付6万元左右,另外还有销售分红,大概占总销售额的20%,即这家农户在鳅田稻全部网售完之后还可得到1万多元。

鳅稻共生

  经过几年的探索,陈明亿对电商运营有了独到见解,“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与服装、电器等产品不同的是,普通农产品售价较低,物流成本显得很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更讲诚信,并生产更优质的产品。”陈明亿说,只有做好口碑,才会有更多优质农产品出现,才能实现“互联网+农产品”的良性发展。

  “武隆是世界自然遗产之地,借助生态环境优势种植粮食更易获得市场认可。”陈明亿说,武隆农产品种类多,而且都是天然绿色食品,这样“统一包装”后在网上推广阻力会小很多。“未来,我们将瞄准线下客源开展营销,采用农场现卖、农事体验、农耕教育等手段对线下客户开展多元化营销,并且设施品牌打造和升级。”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