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学:丹心一片献桃李
您的位置:武隆网 > 武隆新闻 > 正文   |   2017-12-05   阅读量:

王祯学

  本网记者 徐强

  人物名片:王祯学 教授

  简介:1942年生于原武隆县羊角镇杨柳村,1969年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教四十余年,2007年退休后仍然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期间,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从无线电系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校组织部部长到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双肩挑。在学术上,主要从事建模与辩识、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6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原国家科委、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其中有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自编教材,从事6、7门专业课教学,并一手创建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至今仍关心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

  感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忘初心,锲而不舍,找准梦想,并一直奋斗下去。

  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四川大学,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在中国西部高校中位居榜首,2017中国高校排行榜中排名第10。这座传奇的学校曾经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和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众多风云人物,走进四川大学,一股巍巍学府的磅礴之气迎面袭来。

  2017年10月13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东南门,一个慈祥的老者安静地守望着。

  “走,我带你们到川大转转。”见到采访对象王祯学时,他提着一个普通的文件袋,前一晚得知家乡媒体采访意愿时,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川大校园里,王祯学当起了导游,领着采访组一行参观了四川大学文化长廊,并热情招呼到家中,讲述起他与川大的历史情缘。

回忆往昔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他是著名学府四川大学的原党委书记,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武隆人。

  1942年,王祯学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10姊妹,在男孩中他排行老二。父亲是生产队长,曾读过几天私塾,识得几个字,因此一直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受父亲影响,王祯学对学习分外用功。

  1957年,小学毕业升初中,30位学生只有4人成功考入中学,王祯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武隆中学,王祯学勤工俭学念完了初中,好不容易升入高中,读了刚满一年,学校停办,他只得回家当农民,搞起了农业生产。

  一年之后,王祯学等到了一个机会,涪陵高中收插班生。虽然分配给武隆的名额只有20名,接到学校通知后,王祯学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抱着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决心,他从90个报考学生中脱颖而出。

  “在家生产了一年刚好给我挣够了食堂饭票。”王祯学笑着说。当农民的一年里,家里缺粮食吃,18岁的他已经是个壮劳力了,“当时天不亮就下地,看不见了才回家,两头牛轮流耕,那真是牛歇气人不歇气”。

  因为在生产上的拼命,第二年,王祯学家分的粮食比其他农户要多,很多学生因交不起粮食不能上学的时候,他却可以交足粮食继续读书。

  进入涪高中后,王祯学如海绵吸水般扎进知识的海洋里,两年下来他的平均成绩97分,其中数学、物理基本都是满分,成为班上名副其实的“学霸”。对理工科的热爱,他第一志愿填报了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1964年秋,他成为全村第一个通过考大学跳出龙门的年轻人。

编写书籍

  不愿做官愿育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事业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大学当然也不例外。

  在四川大学度过艰辛的5年生涯后,王祯学成功留校任教,当起了工农兵学员的老师。几年时间的磨练,从助教到讲师,他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

  “当时无线电在川大属于新专业,全国的无线电都比较落后,怎么教?”回想起给工农兵学员上课时的情景,王祯学十分感慨。没有教材,缺少文献,他四处搜集俄语和英文资料整理教案文稿,一边学一边教,备课到凌晨两、三点成了家常便饭。

  1978年,王祯学因工作表现出色,被提拔担任无线电系党总支副书记,30多岁升任处级干部,他成了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随着全国统招高考的恢复,教学队伍规范化,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完大学期间未完成的学科,一时间,王祯学跟同届的教师一样,不得不接受“回炉再造”。

  “‘四大力学’是必学科目,之前被耽误了,现在必须补上。”回想起补课的经历,王祯学记忆犹新。“一边管学生,给一些学生上课,一边还要跟着另一些学生一起听课、考试,不下功夫可不行,这种经历可不常见咯。”

  正是因为工作中的这些特殊经历,王祯学深深爱上了教书匠这个工作,也为他在今后的选择上埋下了伏笔。

  “我这一生进修过两次,其中一次还差点出了国。”回忆起自己的教师成长经历,王祯学十分感慨。“82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进修了半年,也是跟一帮数学系高年级学生同时听课,结果三门课全考了优;1987年,作为系上干部获得了出国留学机会,还特地在学校语言中心集训了半年口语,结果因为学生管理工作走不开,最终掰了。”

  其实,王祯学的一生中还出现了一个有机会走上仕途的重大机遇,但是因为一心想着当好教师,他放弃了。

  1982年,中央党校正规化招培训班学生,培养省、地两级后备干部,找遍了四川各大高校,只有王祯学一人符合条件。上级组织部门反复做工作,却被他婉言回绝了。

  “一是不喜欢从政做官;二是刚从南开大学回来,在业务上有很多想法,不想丢了业务。”说起那段经历,王祯学打趣说道:“说不定放弃的是做高官的机会呢,不过我不后悔!”

青年时代(左四)

  一生奉献在川大

  事实上,一心想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丰硕成果的王祯学也并非一帆风顺。

  自从担任党政工作之后,王祯学的时间大致被分为两块:白天做党政,晚上做业务,半夜三更还在为学生的事奔波也是常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受西方思想冲击的学生增多,此时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变得更为艰难。

  在那段时期,王祯学带领着全系干部辅导员每晚“驻扎”在学生宿舍,及时、高效地为学生做通思想工作。

  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政治信仰让王祯学的工作越来越出色。1989年,四川大学党委调整,王祯学从系党总支书记调任学校组织部部长,重点抓全校党员重登工作。在他的精细组织下,该项工作开展得异常顺利,没有任何遗留问题,在全国高校该项工作中创造了奇迹。

  1993年,王祯学在校党委书记饶国虞和校长林理彬的强力推荐下,被提拔为四川大学副校长,主管后勤工作。在此期间,他率先在高校教职工中开展集资建房,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难题;同时在校园治理上,王祯学更是展现发挥“铁腕儿”,运用评职称和两年一次工资调整两个“杠杆”,将川大从一个随处乱搭乱建,鸡鸭乱窜的脏乱之地摇身变成书香四溢,底蕴厚重的文化校园。这两件事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国不少高校纷纷效仿。

  1996年,王祯学担任川大党委书记,在任期间,在全国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带头驾驶四川大学这艘巨轮,争取资金项目,保障国家人才输出;同时还不停为川大扩建新校区选址争项目,不断增强川大综合实力。

  “现在看来,既要管理好学校,又要成为专家学者,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的!”王祯学感慨道。他的一生都在为川大的发展筹谋着,但即使工作再忙,他的教学科研工作却一刻也不曾落下。

  白天管理事务多,没有时间出入实验室,他便利用晚上和周末来抓业务;虽然英语是半路出家,他抱一本英文字典“啃”文献,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读文章、写文章,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让他从讲师一路晋升到教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前后开设了7门新课程,为国家无线电事业培养了成百上千的科技人才。

  知识在更新,科技在进步,王祯学的脚步也从未止步。1997年,王祯学将研究方向聚焦在网络信息安全上,他带头成立了国内最早期的信息安全专业研究机构: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为国内信息安全体系机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估计与控制、信息对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王祯学将他一生教学文稿和发表文献编写成了《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估计与控制理论》两本重量级教材著作,成为极具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的专业著作。

  “我这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川大,川大培养了我,也成就了我。”讲述起川大的点点滴滴,王祯学饱含深情而又充满敬畏。

祝福家乡

  岁月越长思乡越深

  常年身在他乡,王祯学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武隆的发展与变化。“现在武隆旅游真是顶呱呱,在外打拼的武隆人,介绍起自己的家乡都脸上有光。”

  一有时间,王祯学就会回老家看看,特别是开同学会,每次都让他心潮澎湃。“那个时期是最困难时期,大家一起吃过苦,更加懂得现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退休之后,人越老,家乡情结就越重。”王祯学十分感慨。2005年,初中同学开同学会,王祯学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参加,为怀念同窗们在艰苦岁月中的坚持,他特地参照李白的《将敬酒》体例写了一首诗词:

  君不见,千里乌江滚滚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四十五载人生路,悲欢离合总关情。回首当年须得意,艰苦岁月只等闲;少年壮志豪情在,信心满怀赴征程。人生苦短行路难,转眼已过花甲年。同学会,喜相聚,请喝酒,杯莫停。遥敬君一杯,聊表心意寄真情。是非成败皆是梦,唯有同窗情意真。保重身体最要紧,莫让烦恼扰人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新人换旧人。星辉南极岁之始,雨足乌江云自闲。光阴逝,岁月急,人到无求品自高,夕阳西照情更深。

  这首诗词,同窗班长肖发禄连续读了三遍,心潮起伏,感触良多。

  回忆起自己当年在艰苦环境的奋斗历程,王祯学总结说,自己从小就树立了志向,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并坚持到了最后。他告诫家乡年轻人要从小树立志向,想要什么就要坚持。“先定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奋斗并实现它,然后不断提升梦想,一直坚持下去。”

  对于武隆的发展方向,王祯学说,筑好巢才能引来凤,武隆的发展需要人才,创造好环境吸引人才,武隆的发展后劲就会越来越足。

  “现在武隆撤县设区,在发展旅游业同时,也要树立综合发展思路,发展更加多元化,才能更快强起来。”王祯学说,武隆的发展速度和成就让在外打拼的武隆人越来越有自豪感,他祝愿武隆明天更加辉煌,武隆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