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吸引游人目光
本网记者 代娟
近年来,我区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的举措、时不我待的状态和苦干实干的作风,深入探索和创新精准脱贫经验模式,推出了“生态+精准扶贫”新模式,扎实推进生态移民搬迁,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旅游,发展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等生态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系列措施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享红利,也助力我区26个乡镇7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实现了全区整体脱贫。
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
1 生态搬迁 贫困户住上“乡村别墅”
在鸭江镇三元村杨家湾,一栋栋整洁漂亮的“乡村别墅”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在这六层高的新楼房里,每层楼都带有独立卫生间、厨房和卧室,还配有一块近5平方米的落地窗阳台。楼下种上了树木花草,居民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堪称“乡村别墅”。
这些“乡村别墅”的建造,和我区实行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以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进行打造分不开。
目前白马镇豹岩村、羊角镇永隆村、土坎镇清水村等集中安置点初见成效,安置点达到产业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标准。
“现在村里的贫困户都在政府帮助下住进了新房,有了更好的工作和更便利的生活条件,村民的生活更有盼头了!”三元村村支书阚正合高兴地感慨道。
以前,家住三元村绿果坪农业社的贫困户刘仁华一家住在破旧简陋的瓦房里,由于居住在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只能靠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其他的生活来源,生活贫苦。不仅如此,由于道路不畅,出行也相当不便。“以前下山赶场要走一个半小时,返程是上坡路,更难走,经常是两头摸黑。”刘仁华道出了往日的艰辛。
农家美食带来经济效益
在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补助下,今年,刘仁华一家搬进了三元村杨家湾一套三室新居,日子过得美滋滋,也当上了城里人。以往在家务农的妻子也就近在工厂务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我们还通过对建档立卡搬迁户进行劳务输出培训,实施‘雨露计划’‘职教扶贫’政策对搬迁对象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鸭江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一项项政策就是为了让贫困户真正搬得出,能致富。
刘仁华享受政策搬进了新房只是我区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自愿搬迁”的原则,2016年至今年11月份,累计完成建卡贫困户高山生态扶贫搬迁7046人,累计投入7046万资金。下一步,我区将以“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用好用活上级政策,让高山地区群众通过搬迁切实得到实惠,为贫困户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迁入新居
2 生态旅游 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战略理念,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道路,开辟了旅游“三大战场”,作为第三战场的乡村旅游正鼓足劲头,努力实现发展转型和“绿色崛起”,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2014年12月,在土地乡会议室里,“旅游”二字成为了热词。
“犀牛寨土家族风貌良好、生态环境优良、民风淳朴,紧临仙女镇,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土地乡党委书记吕胜说,经过规划专家的考察后,认为犀牛寨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可行。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按照“外观五千年、室内五星级、修旧如旧、提档升级”的方式,犀牛寨特色乡村旅游工程开建。
2016年5月20日,犀牛寨正式开寨迎客,沿着一条蜿蜒的公路驶入寨门口,炊烟在山谷中升起,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映入眼帘,这时,路上毫无特色的水泥路已经被五彩的健身路所取代。
鲜花小道成乡村一景
看出了记者的诧异,同行的土地乡乡长梁健解释道,“犀牛寨发展旅游必须保护最原始的东西,最原滋原味的土家特色才是珍品,才是人们向往的。保护最原始生态的犀牛寨传统古村落就是最好的旅游开发。”
“媳妇,快去铺6个床铺,主城的刘先生和几个朋友马上就要到了。”望峡农家乐老板陈仕华扯开嗓门急忙叫妻子为提前预定好房间的刘先生一行入住做好准备。陈世华告诉记者,今年从五一开始,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国庆几天,房间都住不下,明年,他还准备将隔壁胡安荣的房子租过来,扩大农家乐的规模。
陈仕华夫妻二人因为热情大方,为人朴实忠厚,加上窦兴梅烧得一手好菜,他家农家乐几乎是爆满。吃过窦兴梅煮的饭的人,再来犀牛寨住的一定是望峡农家乐。“我们煮的菜都是自己种的,绿色食品,城里人自然爱吃。”窦兴梅一边炒菜一边笑着说道。
说起现在农家乐的生意,陈仕华感慨说道,多亏了乡上领导大力开发犀牛寨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过去我们这个穷在深山的地方,没人爱来,现在游客开着车专程来住上几天,恰恰就是看上了我们最原始最生态的自然环境。”
今年夏天旅游旺季,陈仕华靠住宿和餐饮收入了12万元,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比种庄稼强太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乡村旅游依托良好生态发展势头劲猛只是我区强力实施“绿色崛起、富民兴区”战略的一个显著成效,我区还按照生态“六个更加”的要求,为绿色崛起导航定向、保驾护航,陆续收获“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还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道路正在稳步向前。
良好生态成为宝贵财富
3 生态农业 贫困群众走上持续增收路
我区地势陡峭,高低起伏,境内大小河流有上百条,借助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我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生态产业做文章,靠山吃山,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生态兴区”之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林果、高山茶叶、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引导农户承包地、流转林地、加入专业合作社“抱团”致富,改变农民“单兵作战”,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推动了贫困村民增收致富。
“我今年种植了25亩甜柿,产量达到2万余斤,收入了12万元,脱贫了。”文复苗族土家族乡西山村的李树群笑呵呵地说道。
今年,文复乡甜柿喜获大丰收,全乡产量达到50万斤,产值达到150万元。“通过退耕还林规划种植的甜柿不仅保护了生态,变耕地为绿地,还成为了农民的致富树。”文复乡宣传委员李维丰说道。
不仅如此,政府还出台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引导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发展特色产业,并派出科技特派员提供科学技术指导,解决源流供应、销售渠道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大提高了林果的产量,带动了农户增收。
“以前我主要靠种庄稼为主,现在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不仅每亩每年有300元租金,还可以在公司务工,一天80元的工资,这样下来生活就比原来好得多了。”正在接龙乡接龙村甘蓝菜地收割甘蓝杨永相的告诉记者,对于自己今天生活的改变,他满心感激,还规划着今后用攒到的钱发展蔬菜种植增加收入来源。
双河镇的洋瑜生态体验园,利用自然景观发展了观光体验农业,建成了集垂钓休闲、观光旅游、果蔬采摘、农耕体验、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为一体的高山“开心农场”,让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还能乐享农耕,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前往。
扶持引导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实施退耕还林、天然保护林、水土保持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区森林面积达到300万亩;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贫困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林果、高山茶叶、中药材等长效生态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这一系列生态措施带动全区贫困农户实现了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