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就有金山银山
——全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11-24   阅读量:

茶山小镇美成景 (李柏翠/摄)

  本网记者 张再行 李柏翠

  烈日当头的夏季,白马镇豹岩村的万亩茶树一片葱茏,茶事体验、茶文化展示等系列休闲农业项目引来无数游人在此流连。

  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伴随着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向农村回流,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桑葚采摘 (张再行/摄)

  A 避暑游 带火夏日经济

  “老张,你快点来帮我把没有安装好的水电安装好吧,有个客人要来预定明年的避暑房,”十一月底,海拔1100多米的和顺镇场镇已迈入严冬,但村民黄朝文却还没闲下来。近年来,和顺避暑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也要赶快趁着冬闲把自己的房子装修出来,好在来年夏天能挣上“旅游钱”。

  “夏天是我们一年中最忙,也是最挣钱的时候。”像黄朝文一样,大洞河乡百胜村村民向朝海经营农家乐已六年多,他告诉记者,夏天,城里人都喜欢来避暑,每天,餐桌都得“翻桌”三四次。“发展乡村旅游以前,种地、打零工,一年才挣几千元,现在在家当了老板,收入也翻番了,这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武隆产大闸蟹 (李柏翠/摄)

  这些年,乡村旅游的“红利”让全区不少村民得到了实惠,而这些“红利”,和2015年启动的三大富民工程,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8个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146个增收项目的打造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环境变美了,游客增多了,农村活起来了。

  “农业是乡村旅游的魂,是农村电商的魂。离开了农业项目的支撑,乡村旅游就很空洞,农村电商就没有东西可卖。”区委书记何平强调。

  “区委、区政府明确,每一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必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基础优势和产品互补优势,确保‘条条有看点、处处是精品’。”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6条“精品线路”的146个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区乡村旅游提供有力支撑。

体验采茶 (张再行/摄)

  B 采摘游 带活乡村活力

  “听说平桥镇的翠冠梨花开了,可漂亮了,我们抽个时间去赏赏花,拍拍美照。”“老杨,这周末我们去火炉摘脆桃吃哦。”“老陈听说仙女山镇的葡萄熟了,哪天我们带起娃儿约起去摘葡萄哦。”……在武隆,一年四季你都能听到这样的“约会”声音。

  今年,我区打造特色林果“十亿级”产业链成效初显,已扶持林果种植企业20余家、果业农民合作组织47个,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培育了羊角猪腰枣、火炉脆桃、文复甜柿、鸭江脆冠梨、巷口黄腊李等区域性品牌,初步建成乌江河谷猪腰枣产业带、鸭江——平桥——白马梨子产业带、文复甜柿产业区、火炉——巷口桃李产业带、巷口——仙女山——土坎特色林果休闲采摘区等一批上万亩的优质林果基地。截至目前,全区特色林果基地面积达30万亩。

梨果管护 (李柏翠/摄)

  而老百姓从特色林果中获得的收益也显而易见。

  平桥镇乌杨树村刘海靠着种植10亩雷笋这个“懒活路”,每年可增收3万元。仙女山镇龙宝塘村村民以每亩土地300元的价格,将闲置土地流转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中,并依靠土地入股股份参与年终分红,还可在农闲时以100元每天的价格到蓝莓基地务工,一份土地可获得三份收入,年增收1.6万元左右。

  这样的例子在武隆山乡里比比皆是。

  “到2021年,我区特色林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建成渝东南特色林果发展示范区、重庆市重要的特色林果生产基地、全国休闲采摘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脆桃丰收 (张再行/摄)

  C 体验游 带动地区发展

  8月初,双河镇木根村龙盛农家乐的老板徐江忙得脚不沾地,“今年来避暑的游客太多了,我的房间早就订完了。”徐江告诉记者,每年夏季都是游客高峰期,游客不仅能在这里享受凉爽天气,还能在蔬菜基地里体验采摘乐趣。

  近年来,双河镇紧紧围绕“绿色崛起、富民兴区”战略,以建成“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全市休闲观光旅游特色镇”为目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区位交通优势和高山绿色蔬菜品牌,强力推动镇村旅游和蔬菜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接待服务体系的完善,避暑休闲类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全市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高。

  2017年,仅双河镇的蔬菜种植户已达2476户,打造核心蔬菜基地面积12000亩,共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5.5万亩(含复种面积),2016年商品蔬菜销售量达136500吨,实现销售产值1.86亿元。截至目前,全镇有蔬菜产业市级龙头企业2个,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有蔬菜种植家庭农场3个,有3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75户,有蔬菜观光休闲示范点2个,采摘体验示范点3个,有蔬菜销售经纪人158人,有高山蔬菜设施农业基地2000亩,有集中育苗工厂1个,有冷冻物流基地1个,有高效节灌示范基地3000亩。

  而今,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

  不止双河镇,我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包括仙女山镇、火炉镇、黄莺乡、巷口镇等乡镇,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仙女山和白马山为重点的区域环线主导高山蔬菜种植。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紧抓高山蔬菜错季上市的市场特点,坚持“自然、生态、绿色、安全”的生产理念和“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强力实施“四化”建设,助推“全国高山蔬菜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

挑拣杨梅 (李柏翠/摄)

  D 美食游 激活供给活力

  在黄莺乡黄莺村,村支书刘其发接到了第一笔购买大闸蟹的单子,紧接着又来了第二单、第三单……源源不断的订单终于让刘其发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顾客们纷纷称赞黄莺村的大闸蟹品质极佳,还有不少回头客。今年初,该村引进了大闸蟹养殖,在政府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支持下,采用仿生态,喂食活饵料的养殖技术。

  “我们引用‘公司+基地+蟹农’的经营模式,村民们还可以以土地、劳力和资金三种方式入股,今年参与养殖大闸蟹的农户有38户,其中有18户贫困户。”黄莺村村支书刘其发告诉记者,今年该村投放蟹苗600斤(只),预计产量3.6万只,产值达到108万。大闸蟹的试水成功,让村里的群众乐开了花。

  刘其发说,全村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作出的贡献,武隆大闸蟹的未来,也一定要与旅游结合,今后,还将继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喂蟹、捕蟹、钓蟹、捆蟹、煮蟹、吃蟹等一系列围绕大闸蟹的农事活动,旨在让城市居民切身感受新时代的农村生活。

  据了解,我区目前一共有火炉镇、凤来乡、沧沟乡、黄莺乡、庙垭乡5个乡镇进行大闸蟹养殖。“大闸蟹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只有水草茂盛、水源干净的环境才能养育出品色纯正的大闸蟹。武隆大闸蟹结合武隆独有的优越自然环境、采用仿生态养殖技术、活体饵料喂养、绝不添加任何有害激素和伤害有机标准的药物。”水淼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霞说,自己有信心,未来的武隆大闸蟹一定会成为武隆的一张美食名片。

收获高山蔬菜(李柏翠/摄)

  区农委主任蒋斌说,火的不止大闸蟹,板角山羊养殖也一样因旅游而红火起来。

  羊肉,是武隆“美食地图”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而板角山羊养殖也随着武隆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沧沟乡大水村便是“羊肉经济”壮大的直接受益者。

  “我区属于旅游区,大部分游客慕名而来,板角山羊肉成为他们喜欢品尝的武隆美食之一。因此,我区的羊肉常常是供不应求,但板角山羊在我区还处于发展阶段,存栏量和出栏量相较其他地区明显处于弱势。”区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着力发展板角山羊的规模场建设,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和缓解当地羊肉供应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调优我区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增强农业的供给活力,同时统筹城乡的要素资源,补农村短板、美乡村风貌,还能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并通过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蒋斌认为,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休闲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使美丽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魅力。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