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德指导梨农管理果树。
本网记者 付琳眉
编者按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们吃下定心丸,让基层干部们直呼新时代的农村将有大作为。
而回顾过去五年,在武隆深化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特派员,将所知所学传授给农民,为武隆的农民朋友增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近期,武隆日报将特别推出“科技进村促振兴”系列报道,把视角聚焦科技特派员,展现科技进村带来的实效,展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潜在力量。
在武隆大地上,活跃着一位老科技工作者。他退休不退岗,坚持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洒向武隆的每一个角落,指导农民技术,助其致富,被誉为“科普使者”。他就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家德。
2015年12月起,70多岁李家德先后在鸭江镇青峰村、森铠农业公司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指导我区南方早熟梨科学栽培技术和科学管护技术,让种植户品尝“科技兴农”的滋润。
推广技术结硕果
早前,鸭江镇青峰村意识到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一项朝阳产业。于是考虑将早熟梨作为主打产业,卖水果、搞采摘,双受益。蓝图挺好,但6年后,12000多亩的果树,有的结少量果,有的压根不结。
“晓得肯定不能完全不管,但我打了农药完全没效果。”村民邓在权感慨,在不认识李教授之前,他一度想把树砍掉。
“我来看到梨子树得了锈病,它长出毛状物,农民还认为是毛毛虫,就买杀虫药来打,结果药都用反了,怎么能治病嘛。”李家德说,有些梨树不定干、不拉枝,有些套装玉米等阴闭梨树,根本原因是农民不懂种植技术。
发现问题,便着手解决。
在解决锈病的过程中,李家德还发现:青峰村栽培的南方早熟梨基本上是单一的萃冠品种,没有栽培授粉树,导致开花多但结果少而小。于是,李家德在指导梨农过程中,向他们推广梨花人工授粉技术。
然而,鸭江镇种梨从未有过人工授粉的先例,梨农大都持怀疑态度。
李家德就选择10多户梨农的梨园,200多亩地,2万多株梨树进行“实验”。一个月后,小梨树结了50多个果子,大梨树结了100多个。坐果多,个头大。
实力出威望,实效指方向。人工授粉技术很快在当地推广开来。此后,李家德便成了梨农们的“及时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便想到李家德。李家德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有的放矢地按农时季节,狠抓南方早熟梨科学栽培实用技术培训。
如今,青峰村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今年翠冠梨的产量便达到了一千多斤。
指导研发硒产品
硒,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功能。今年,位于我区仙女山镇白果村的贝美农业公司试种的梨子、葡萄、西瓜等高山水果达到了富硒水果标准,检测结果显示,硒元素含量分别为0.031毫克/公斤、0.021毫克/公斤、0.046毫克/公斤。(国家规定天然硒食品(水果)指标为0.01-0.05毫克/公斤)
其中,离不开李家德的帮扶和指导。
早年间,李家德在永川成功研发出富硒SOD西瓜,获“西瓜科技突出贡献奖”。“不仅要让果树结大果、好果,还增加果子的效益,让果农真正的致富。”来到武隆后,李家德将研究20多年的富硒西瓜生产技术一并带来。
“要是没得李老师,我们是根本不可能种出富硒水果的。”贝美公司负责人罗来平说,李家德不仅将生产技术无私贡献出来,每月还专门到果园察看,修枝嫁接样样来。西瓜最高卖到了12元/公斤,经济效益提高了2-3倍。
“在富硒西瓜成功的基础上,相继研发了富硒梨、富硒葡萄。现在,贝美果园也挂上了“武隆区高山富硒水果标准化栽培科普示范基地”牌子,以后我还会继续推广普及富硒水果的生产技术,让武隆的高山水果发展再迈进一步。”李家德说。
培养人才育骨干
推广富硒生产技术,让果农们增收致富的同时,李家德还“授人以渔”,大力培养乡土技术人才,引领他们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以前我们这儿很多毛梨子树,一直不结果。李老师就教我们高接换优技术,现场指导后,嫁接成红叶红花的红梨,口感非常好,化渣、水分足、很甜。”在白果村,梨农田园说,富硒梨投放到市场,每斤卖到了10元钱,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田园是白果村的乡土人才之一。曾是一名空调维修工,后来在李家德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下,学到了不少科学种梨技术。现在,他也算是村里的果树栽培骨干,不仅自己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大力发展水果种植,而且还帮起了附近的村民,辐射周边。
两年来,李家德培养了南方早熟梨科学栽培技术骨干人员不下12人,科技示范户达16户,真正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