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养牛人的致富“金钥匙”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08-30   阅读量:

钱志伦喂牛。

  本网记者 蒋颖

  半山腰处,四间牛舍顺山势而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养殖场内,成群的牛或吃草、或打盹……这是记者在土地乡小岩村看到的景象。这家牛场的主人叫钱志伦。3年来,他将最初的150头牛发展到400头,从肉牛养殖将产业链延伸至有机肥加工厂、鲜牛宴餐饮店、猕猴桃种植基地,让养牛效益达到最大化,并带动周围村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

  不惑之年再创业

  养牛并非不惑之年的钱志伦第一次创业。在制备草料的厂房里,钱志伦和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早年他主要从事建筑行业,通过多年的努力,钱志伦逐渐积累了不少本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前些年一直做建筑行业,之后行业不景气就决定转行。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国家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大,考察发现肉牛的利润可观。”钱志伦说。2014年自己到丰都学习肉牛喂养技术,之后又去山西、山东、辽宁等8个省考察肉牛品种。

  在考察了1个月后,钱志伦最终在吉林省花150万购买了150头西门塔尔种牛。

  走进钱志伦的养牛场,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牛栏里,400头肉牛秩序井然地吃着草料,牛场的职工仔细观察每头牛的状态,清理牛栏,忙碌不已。因为投入了大量心血,钱志伦每天都在这里盯着。

  “牛最怕疫病,牛舍的清洁卫生相当重要,保持圈舍干净,牛才不容易生病,我们每天对牛舍要进行2次掏粪,以保持牛舍的干净,而且,每天我都要来这里观察每头牛是否有疫病。”钱志伦说,正是他的精细化管理,从开始养牛至今,他的养牛场从未出现过一头病牛,而且自繁自育成功率在95%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如今,养殖场在钱志伦的不断发展之下,现已拥有1个养牛场、1个有机肥加工厂、6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1家肉牛宴餐饮店,年纯收入近百万元。

  循环产业效益佳

  钱志伦养牛可不仅仅只负责养,而是建立起一套绿色循环体系,延伸产业链。在养牛场内,一车一车的苞谷杆不断运送进来做成肉牛最爱吃的草料。“我们实施的是‘草料—肉牛—牛粪—沼气—生物有机肥—猕猴桃种植基地—餐饮店’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绿色低碳节能。”

  钱志伦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就是利用草料养牛,牛粪进行干清分离,牛粪水全部进入沼气池,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场内的职工生活用气以及周边群众的用气;干牛粪则收集到粪房堆集用酵母发酵做成有机肥,然后用有机肥浇灌红心猕猴桃种植地基变废为宝,“有机肥加工可为养殖场每年增收20万元左右。”

  “由于基本吃农家秸秆长大,这样的肉牛是真正的绿色产品,2015年,我们在城区武仙路开了家嫩牛宴餐饮店,主营养殖场出栏的肉牛,这样可增加肉牛的附加值。”钱志伦说,一般一头肉牛卖2万元,而经过餐饮店加工后,一头肉牛可卖4万元,利润翻倍。

  带动村民同致富

  “钱总,我家的苞谷杆晒好了,你哪阵来我家收购?”正在向记者介绍牛舍建设情况的钱志伦接到了村民刘永超打来的电话。

  “往常一亩苞谷地只有800元左右的收益,但是把苞谷杆卖给养殖场则能有1500元的收益,比种苞谷划算多了。”村民刘永超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

  钱志伦告诉记者,随着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草料也越来越多。养殖场内的400头肉牛每年需要1200吨草料,光草料钱就要花费50多万元。

  过去,苞谷秆用来当柴火烧,甚至砍倒在地里任其腐烂,一分钱也不值,现在还可以变成钱,今年我家的玉米秆就卖了3万多元钱。”村民周朝平说,今年,他打算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多种植一些苞谷,以便多卖苞谷杆。

  “目前,养殖场内有6名固定工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都是周围的留守村民,每年的临时用工有3000人次左右。”钱志伦说,当初将养牛场选址在老家,就是希望能给周围的老乡们带来点收益,现在算是做到了。

  “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想再办一个酒厂,到时候酿酒的酒糟就可以用来喂牛,以后还是想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这样才能让企业越长越大。”谈起未来的发展钱志伦告诉记者。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