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 大生意——记火炉镇万峰村稻米种植户张小林
您的位置:武隆网 > 经济综合 > 正文   |   2017-08-24   阅读量:

查看长势。

  本网记者 蒋颖

  8月骄阳似火,看着稻田里绿油油的稻谷一眼望不到边,张小林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对这位只有小学文化,却经历打工、做猪贩而转行种大米成功的老实庄稼汉而言,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半路出家种大米

  今年50岁的张小林家住火炉镇万峰村,小平头、憨厚、朴实、脸上总是挂着笑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种米之前,张小林打过工、做过猪贩,妻子则在家种庄稼,照顾一家老小,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家子的生活倒过得有滋有味。

  可2012的秋天,张小林的人生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老张,你在万峰给我收点‘张家坡’大米,价格比市场价高点都可以,有多少要多少。”2012年的一天,张小林接到朋友的电话,让他帮忙在万峰村买点“张家坡”大米。

  “我们万峰的‘张家坡’大米很出名,追溯到古代,‘张家坡’大米更是作为贡米进贡到皇宫里。”张小林说,他一直就觉得“张家坡”大米好吃,而且曾经名气很大,但是,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变高,村民们种的大米,逐渐因产量不高,收益低,而被摒弃。

  朋友的这通电话却让他动了心,通过不断的考察,张小林发现,万峰村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种大米,而且海拔适中,气温不高,森林多,光照不强,种出来的大米口感滋润,更有韧性。

大米封装。

  于是,2013年,张小林在万峰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6亩田,开始种米。

  可是,才开头,就遇上了难题。“他都46岁了,才转行,怕他吃不消,而且种了半辈子的庄稼了,就是想早点不当庄稼人,他还要去租田来种,又累又不挣钱。”对于张小林人到中年才转行种庄稼,妻子田兴素十分反对。

  “才开始,村民笑我傻,妻子跟我吵,担心我做赔本买卖,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啊。”张小林说,流转的106亩田,有20几亩田荒草丛生,杂草比人还高,他硬是咬着牙,天天泡在田里全部开荒。

  许是,看到了张小林的决心,妻子也就默许了。

  勤劳耕作终丰收

  第一年种米,张小林失败了。

  “原本以为,种庄稼是农民的天职,谁不会啊,结果没想到,要种好,还要点技术。”张小林告诉记者,第一年,他亏损了近2万元钱。

  第二年,张小林买来书籍,自己摸索着学技术,如何让大米增产,防虫害、病害。“在火炉政府的支持下,农业服务中心给我在区农委找了个‘老师’,给我培训水稻种植技术,而且遇到问题,我就给老师打电话,解决了我的技术问题。”张小林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精心管理下,再加上火炉政府的卖力宣传,当年便获得大丰收。

  “‘张家坡’大米,以前只能卖2元钱每斤,而我把产量和质量都提高后,能卖到4元钱每斤。按亩产900斤,一亩纯收入1800元来算,每年纯收入近20万元。”说起收入,张小林喜上眉梢。

  “老李,我要50斤生态大米,给我准备好哦。”采访中,张小林接到重庆客户订购生态米的电话。

  “我田里面还有一种大米,能卖20元每斤,而且供不应求。”张小林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现在,张小林的田里有两种大米,一种是“张家坡”优质米,一种是“张家坡”生态米。两种米,价格相差5倍。

  卖了2年“张家坡”优质米后,张小林看到了更大商机,“现在人们普遍追求绿色、健康食品,食品安全更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我就试着将其中20亩田,用来种生态米,不撒化肥、不打农药,施农家肥用驱虫灯驱虫,精心管理,没想到还成功了。”张小林说,生态米虽然亩产低,只有200斤大米,但是价格高,卖20元每斤,一亩田有近4000元的收入。

生态米受欢迎。

  带领乡亲同致富

  依靠种大米致富之后,在张小林的带动下,万峰村成立了拓丰大米专业合作社,给村民统一提供种子,以高出市场价统一收购。

  “我那10亩大米就是在张小林的帮助下种的。”村民甘小梅说,“这里原来是块荒田,一点收入都没有。合作社给我提供谷种,提供技术,现在家里的田都是种的‘张家坡’大米。”

  村民张小华一家是贫困户,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孩子读书,正是用钱时,看着家里微薄的收入,张小华十分发愁。

  看到张小林种米收入颇丰,也想跟着种大米。

  张小林知道她的想法后,把她带到自己的种植基地参观,并给她提供谷种,免费提供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张小华种了15亩大米。去年,这些大米长势很好,纯收入近3万元。

  “这些年,还多亏了张小林的技术指导,跟合作社的保底收购,让我们发展产业无后顾之忧。”张小华告诉记者。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