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整修前。
本网记者 代娟
位于接龙乡的小坪村,平均海拔900米。两年前,全村13个农业社不同程度存在着交通不便、投资不足、产业单一的问题。彼时,全村717户2818人的人口中,贫困发生率高达22%,用“鸟不生蛋”来形容不为过。
如今,一条条硬化的村社道路,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村民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区商务局帮扶集团对口帮扶之后,小坪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这个老村子有了新变化。
房屋整修后。
1 强“硬件” 修起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眼看小坪村的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区商务局选派到小坪村的第一书记张树彬寻思着为村里修条致富路。
扶贫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区商务局帮扶集团在该村完成了12个社公路硬化工程,共计硬化里程45公里,并修建了人行便道12公里。多方整合资金85万元,兴建5个公路桥,7个人行桥,并维修了机耕道。
“修路需要开展大量的群众工作,这其中真是有汗有泪,但更多的是欣慰吧。”在为长坝子社硬化入社道路时,由于要占用泉丰社村民王召树家土地,王召树强烈反对,张树彬和村社干部只得多次到王召树家做思想工作。
青山掩映下的小坪村。
“把路硬化了拓宽了对全村都有好处,你们出行卖点粮食也更方便嘛。”“补贴虽然钱不多,但对大家都是好事啊。”……记不清跑了王召树家多少次,最终王召树被说服,同意占地修路。
冉龙方家住厂沟组,只有一条3米宽的泥巴路能够通往家门前,但由于路完全是在树林中,两旁杂草丛生,坡也非常陡,一遇到下雨天,连摩托车都爬不上去。“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把公路硬化了,还加宽了两米,落雨也能把车开到家门口了。”冉龙方如是说。
泉丰社的烤烟种植大户赵小军提起修路带来的好处那是赞不绝口。以前种烤烟,只能靠人工从地头背到公路上,效率低不说,本钱投入也大,机耕道和人行便道修好后,直接把车开到地里装烤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
“以前连接接龙和桐梓的弯塘隧道,弯弯曲曲,顶上还漏水,会车时非常不安全。”提起这条出境公路,张树彬感触颇深。到任后,他立即向区上部门反应,争取资金300万元,拓宽隧道,安装路灯,将隧道顶浇筑加固,弯塘隧道变成了双向两车道隧道,出行更安全更有保障。
电商入村。
2 治“顽疾” 评出红黑榜
“开始来到小坪村的时候,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环境卫生糟糕。”张树彬告诉记者,脱贫,不止要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还要帮助村民从思想上“脱贫”,让其彻底告别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
小坪村村社干部创新管理机制,决定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明约,每一季度都组织评比小组入户打分评比,评选出105户“清洁家庭”,在获评“清洁家庭”的农户中根据得分评选出15户一等奖、30户二等奖、60户三等奖,并给予物资奖励,对“清洁家庭”还进行挂牌表彰。而“不清洁家庭”则登上环境卫生评比黑榜,并让其限期整改。
“院内和房屋周边要经常打扫,生活用品和农机具要摆放整齐,地面保持干净,被褥勤换洗,衣着个人卫生也要做好。”每到一户,评分小组成员都要告诉农户,环境卫生要一直保持。
今年6月,区商务局脱贫攻坚队来到小坪村,集中整治环境卫生。
早上8点,吃过早饭后,扶贫干部黄时明就来到了低保户罗廷华家中,知道他最近忙农活,家中80多岁老母亲眼睛又不好,黄时明拿起扫帚就开始打扫房前屋头卫生。“这些干部真实在,是真真实实地为我们做事。”
黄时明打扫起卫生来一点也不含糊,重新帮罗廷华归置农用品的位置,将多余的杂物丢掉,清理残留的垃圾,用抹布将厨房和门板擦干净,任由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冒出来,黄时明也坚持与罗廷华一道将卫生整治干净。
“以前屋头都没有打扫得这么干净过,多亏了扶贫干部来帮我打扫,头一回农村房子也像城头房子那么漂亮了。”看着眼前的“新家”,罗廷华十分满意。
房屋变得干净不仅是罗廷华一家,攻坚队还深入全村13个农业社,挨家挨户向农户讲解环境优美的重要性,主动帮助农户整治环境卫生,现如今,接龙乡717户农户的家都变了样,更干净了。
土鸡养殖。
3 鼓“腰包” 推产业脱贫
小坪村产业一直是以种植烤烟为主,较为单一,经济基础薄弱,要想让全村脱贫,摘掉贫困帽,还需下硬功夫。帮扶干部根据小坪村环境因地制宜,挨家挨户帮助农户规划产业。
7月11日下午,张树彬和几个攻坚队干部展开了“家访”。“金华,今年鸡长势可好啊?”黄时明一到陈金华家就交流了起来。
“长得好,就快能卖了。”陈金华的脸上充满了笑容。两年前,陈金华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爷爷没有劳动力,母亲是长期病号,妹妹在读书,自己刚出来打工,还有两个小孩,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务农挣钱。
看到陈金华年轻有精力,帮扶队就极力动员他创业,养殖土鸡和土猪,还为他争取到10多万元的贴息贷款,贷款没有下来之前,张树彬还自掏腰包借给陈金华近1万元购买鸡苗,短短两年,陈金华的土鸡存栏量便达到2000多只,还养了50头猪、80只羊。
“多亏了扶贫干部帮我支招,让我在家门口也可以有6、7万的年收入,这日子越过越红火啊。”陈金华感激地说道,以前自己都没想过要发展产业,还是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起步。
为了鼓励农户发展产业,接龙乡对贫困户给出养一头猪可以补助500块,一只羊500元、一头牛1000块、一桶蜂蜜300元,一只鸡10元,一户最多可以申请1000块的补助政策,为更大力度鼓励农户,商务局还自费推出奖励政策,给每户增加1000元的补贴。“本来乡上有补助,区商务局还要给我们补助,这政策就是好啊。”李贵权如是说。
李登强是村里引进的蔬菜大户,蔬菜基地规模较大,商务局为他争取了80万元的资金,还配套了100个蔬菜大棚,修建了蔬菜冻库,解了李登强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在发展蔬菜带动村民务工的同时,也让荒废的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采收蔬菜。
4 搭“快车” 电商+互联网
在区商务局帮扶干部下乡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接龙乡的蜂蜜、竹笋、腊肉等特色农产品很少外销。其因有二,一是接龙乡村民居住分散不利农产品收集;其二是因为意识落后。
“看到村民家的蜂蜜色泽好、味道纯,但却销不出去,这可不行啊。”为了扭转村民的思想观念,张树彬每到一户村民家里,就苦口婆心地劝说。
针对这些情况,区商务局帮扶集团决定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接龙乡发展电商。
2016年3月,在张树彬的牵头下,武隆区颉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7月正式上线,实体店设于接龙广场。公司整合了接龙乡3个贫困村的资源,主营农特产品。
张树彬告诉记者,管理电商的三个年轻村官轮流在实体店坐班,负责收货、发货、包装、网上推广、代收发快递。一开始村民们对于在网上售卖农产品并不看好,但在帮扶干部耐心的讲解以及真金白银的收益面前,村民慢慢改变了想法。
“老杨,你家今年割了好多蜂糖啊,都卖出去没得啊,来我给你登个记,网上有人买,我再到你屋头来收。”张树彬每次下乡途中都会刻意去了解有农产品的农户。两个月时间就在网上帮杨军销售了26斤蜂蜜,每斤140元,卖了3640元。“没想到在家门口也将蜂蜜销售到外地去,现在网络化时代不跟上不行了哟。”杨军打趣地说道。
在区商务局扶贫集团帮扶下,去年冬季,该村单是蜂蜜就收购达3000斤,为村民增收近50万元。张树彬说“电商发展起来了,农民的产品能销售出去,照这样发展下去,村民就该奔小康了。”
“我们还专门注册了商标,每一个产品都有我们的标签,‘缘食山味’,不是山中人,食得山中味,就是我们的宣传理念。”张树彬如是说,接下来,他们将重点抓品牌,打造接龙乡特色农产品,形成标签化,让人们提起接龙,就会想到接龙蜂蜜、接龙竹笋、接龙腊肉。
改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为农户规划产业,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建立电商带动村民致富……这些事情,都是区商务局扶贫集团将扶贫落到实处,将群众挂在心头的真实体现。如今,小坪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2%,在他们的真情帮扶下,小坪村未来将会发展得更好。